本篇文章3302字,读完约8分钟

经过三次大的调整,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近日,《红色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伯华,请他详细阐述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及今后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

以下是采访记录。

作为回报,生产端最终将成为专业模型

红色周刊:你能详细介绍一下光伏企业的主流发展模式吗?市场发展是由技术驱动的吗?

王伯华:从生产方面来说,有两种模式:专业化和一体化。从历史上看,光伏产业经历了从专业化到一体化的过程,现在正处于一体化阶段。然而,就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而言,光伏产业最终将成为专业化的回报。

在专业化的早期阶段,每个人都聚集在一个环节,分工相对明确,利润在电池和零部件环节。

在一体化模式下,许多龙头企业覆盖硅片、电池、元器件等环节,许多环节属于内部采购,通过降低成本可以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基本上,主流制造商已经进入应用端,如GCL和荆轲。

这就形成了目前的格局,即多晶硅专业化和后多晶硅链一体化的趋势。虽然GCL也生产多晶硅,但GCL已经建立了一家工厂来生产多晶硅;中能硅业、亚洲硅业等企业是专业化生产企业。

专业化的趋势现在正在上升,比如电池连接。与组件链接相比,电池链接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例如,通威、爱旭、宇瞻等企业都有快速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去年,大家的总体利润水平不高,但这些专业公司的增长率都在100%以上。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因此,我认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走专业化的道路,整合只有阶段性优势。

但是专业化的分类是什么呢?它分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吗?不一定,将来可能会有进化。

从本质上讲,光伏产业是市场驱动的,但另一方面,这个产业是政策驱动的,所以它是政策驱动的市场和市场驱动的产业。目前,市场仍在发展,产品价格偏高。核心主张是降低成本。

由于光伏产业的高度国际化,合作R&D是尖端技术和基础技术研发的主流;然而,就工业R&D而言,独立的R&D是主流,因为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国内市场绝对领先。

回顾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主要是由于两个特点,即高度的国际一体化和民营企业的绝对优势。因此,我们的光伏公司遍布全球,决策速度快。每当这个行业出现热点,投资者就会蜂拥而至。一旦他们投资技术改造和升级,新的生产能力将很快出来,生产能力将迅速增加。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当然,还有一个普通人容易忽略的因素,那就是中国有着坚实的半导体产业基础,现在很多光伏企业都习惯做半导体。

经过三波调整,

红色周刊:光伏产业有一个大约3-5年的周期,每个周期都会失去一个领导者。这个周期有什么变化吗?

王伯华:我们通常不谈论周期性。从图上看,没有像正弦波那样的周期性,更像脉冲,也没有周期性的发展规律。脉搏是由于初始阶段的起伏,现在是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时候了,拐点即将出现。我这里指的拐点主要是指市场规模。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龙头企业的模式会改变吗?很难说这是适者生存的重要时期,集中度的提高对大企业是有利的。

事实上,从全球角度来看,光伏产业是一个以政策为导向的全球市场。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需要政策补贴和政府规划。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行业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发展规律状态,行业格局仍然不稳定。

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三个调整期。

在2004年之前,这是一个潜伏期,产品主要用于离网系统。组件的年产量只有两兆瓦,多晶硅的价格是每公斤30美元。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全球装机容量分别增长了34%、63%、89%和103%。中国于2006年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政策环境开始建立;2007年,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部件生产商,产量从2兆瓦变为1.25千兆瓦,从而确立了国际地位。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12年获得冠军。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在此期间,多晶硅价格最高达到400多美元/千克。当时,业界称“硅为王”。

从2008年到2009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个调整期。全球装机容量增长率从2008年的103%降至21%,多晶硅价格暴跌至40美元/千克。与此同时,是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光伏企业当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

从2009年到2011年,我们进入了制造业的爆炸期,2010年全球装机容量的增长率迅速拉至140%。当时,出现了建筑热潮。在中国600多个城市中,300个将成为光伏城市,20个将建设1000亿个光伏工业园。每公斤多晶硅的价格已经从40美元上涨到大约90美元。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从2011年到2013年,我们迎来了第二次大调整期,调整幅度很大。全球装机容量增长在2011年降至73%,2012年仅为6%。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90美元下降到15美元。

本轮多晶硅价格调整对我们影响很大。2011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居世界首位。多晶硅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第一个100吨多晶硅厂出现。两年后,1000吨多晶硅厂出现了,然后10000吨多晶硅厂很快就出来了。

这种剧烈的调整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两个主要市场下滑,欧美对我们“双重反对”,影响了我们的出口。当时,我们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其次,金融危机后,中国投资4万亿元,许多行业泡沫开始破裂,只留下一个光伏热点,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接下来是2013年至2018年的“531”时期。国内市场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这一爆炸性增长与国内政策支持密切相关,新装机容量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远远超出预期。自2018年5月31日以来,已经是第三个调整期。这次调整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从追求增值到清仓,从追求规模、速度和价格到追求质量、技术和效率,我们已经到了廉价上网的前夜。换句话说,2019年和2020年是关键的过渡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最初判断,整个行业可以在2022年以公平的价格进入发电侧,但现在看来,它可能是先进的,但最早可能是在2021年之后,但它是否将成为整个行业是另一回事。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我们必须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重视现金流

《红色周刊》:从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没有规避风险的机会?

王伯华:一个大方向是加强海外新兴市场的发展。光伏是一个全球市场,中国市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今,全球光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欧洲市场正在老树上发芽。最初,我们说2015年将有6个装机容量超过1千兆瓦,2019年可能达到15个。换句话说,市场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开拓国外市场,我们在这方面有优势。

过去,海外市场偿还资金很快,法律体系健全,但应该注意的是,现在有一些不均衡。这是因为,在过去,我们的市场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和日本,但现在他们是分散的,有国家,如肯尼亚和印度。管理团队能适应这种环境吗?你能理解目标国家的政策研究吗?如果遇到双重反对和各种竞争限制,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然而,总的来说,有必要更多地关注海外市场。

例如,受531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海外业务比例较高的企业,如阿泰的海外业务占85%,GCL整合超过50%,东方日升占46%,金高占60%。行业领袖龙基公司的硅片业务有20%在海外。请注意,尽管这20%的比例相比之下并不高,但该业务的同比增长率为56%。还有像固特异这样的逆变器公司,其海外业务占50%,但去年同比增长了10%。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注意企业的现金流,资金链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生产能力应该上下浮动。

如果我熬了半年,赛维ldk就不会倒下了。当时,公司将位于合肥的生产线卖给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通威。因此,通威在接管两三个月后开始有订单。

天河侥幸躲过了当时的灾难。当时,我在尚德、英利和ldk看到多晶硅,它也在市场上。连云港项目几乎是一样的。结果,天一的势头不对,壮汉摔断了手腕,迅速撤退。这样的决定不能由任何人来做,但有必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的规模和成本。

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编辑:梁爽]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国光伏产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专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