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小区有图书馆、幸福院,同时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所以住在这里很安心。 ”前几天,住在魏县易地扶贫转移集中配置区贺祥区的李相臣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不仅能“搬家”,而且能“稳定”,“致富”。 这是魏县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的新的扶贫转移中,创新了事业做法、建设模式,推进了后续扶贫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县扶贫转移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8亿元,新建6个集中安置区,与漳河堤内4个乡镇、12个村镇相关,人口21288人,其中建设卡贫困人口2770人。 到现在为止,入住率达到了100%,旧房拆迁率达到了90%。

孩子们在贺祥社区内的休闲广场上玩。

可以搬家

正确的认识确保大众必须搬家。

为了确保“应该搬家”,魏县在洪水灾害频发的漳河堤坝内的4个乡镇、12个村子锁定了转移区域,以“范围的精度”确保了“身份的精度”。

在布局和转移过程中,该县多次进行洪险回避,将附近的便利大体、配置社区选定在距离转移村平均3公里以下的地方,让转移对象入住新社区,“不离家”,保存原来的生产生活习惯,大幅缩短生活融合过渡期, 并且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转移政策,建设贫困人口人均住房建设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的“标线”和转移群众因高额借款难以摆脱贫困的“底线”,多次卡贫困人口人均自筹在3000元以下

时讯:易地扶贫搬迁

而且魏县采用监理企业现场监理、建设部门驻地监督管理、大众代表参与监督的方法,对社区工程施工环境、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全面加强监督管理。

72岁的转移户马书联融入了贺祥社区这个“幸福之家”。

冷静点

巩固产业基础加快扶贫致富

贺祥社区迅速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移民从贫困中致富的“第一菜单”。

贺祥社区逐一发挥社区周围万亩桃园的地理特征,迅速发展以“桃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旅游业,鸣“桃花节”旅游名片,使转移大众享受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稳定的产业收入。

建设扶贫微工厂,引进环境保护高质量项目,密植资金入股、公益岗位、梨产业、盆栽蔬菜大棚……一揽子后续产业支持政策,保障转移群众稳定增收。

搬家地点在郭家坊土纺织有限企业的“扶贫工厂”内工作。

今年丰收,移居者们高兴得开了花。

融化进去

创新社区服务提高居民归属感。

“搬到社区后,我带着孩子去散步了。 ’傍晚,搬家店的常佳静经常带着两个女儿在家门口的休闲广场玩。

社区由学校、超市等组合建设,小区内设有便民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卫生室,生活非常方便。 年末,常佳静一家搬到这里,现在融入了这个“幸福之家”。

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全面接管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员工,使事情由某人管理,难以被某人帮助,由某人解决。 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德、孝、国学”教育,吸引转移大众创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在贺祥社区,公共管理服务使转移群众容易开辟新天地,过上了新生活。

时讯:易地扶贫搬迁

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贺祥社区。

副本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更多

太多了

请狠狠地戳右边的二维码

公开号码id

hbsfgw

看完了,还不要来这里看看

原标题:“易地扶贫转移|魏县:“搬家”幸福生活”

阅读原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易地扶贫搬迁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