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3字,读完约6分钟
上海的旧底子每天发送一组精彩的复印件
打开被封印的记忆,寻找过去的岁月
谈论上海旧底子的上海旧底子的人
诉说上海的旧情
上海这个城市的母亲河苏州河始于北新泾,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其中流经普陀区域内21公里,成为中心城区各区的冠。 20世纪前,区内苏州河没有桥,人的货物往来都是坐船过的。 船渡达到了17个。 其中,有名的是小沙渡。
小沙渡路的旧标志
风吹沙子过
从前,从现在的江宁路桥到镇坪路桥沿岸沙滩很多,芦苇丛生,被称为“小沙”。 这里设有渡口的是“小沙渡”,渡口在现在的西康路桥那里。
1923年地图上的“hsiao sha ferry (小沙渡)”
小沙渡广义上也可以从长寿路东段两侧指苏州河一带的地区。
小沙渡地区的旧观
西康路桥
1980年,在原来的渡口建设了西康路桥,“小沙渡”的地名正在消失,但作为有名的“历史地名”“小沙渡”依然备受瞩目。
今天的西康路桥(河北岸)
站在桥上,向东眺望远方
能看到不同形状的高楼
耸立在苏州河曲折的两岸
充满活力的河岸景色
用药做老房子的照片
说到西康路桥,不得不说
桥南居民区的故事
西康路1371被药液打过
西康路1501以前是石灰窑
过去工厂林立,周边密集着营房
整天冒着呛人的黄烟
因为这被称为药液弄
1980年代中期
市政府决定改造药物,建立贫民窟
现在这里成了漂亮的长寿新村
长寿新村的雕刻被命名为“翔”
表示升职、飞翔、升天之意
这个地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辛苦群众的集聚地。 小沙渡可以说是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正式上台的发源地。
《图画日报》的“大有榨油厂”
福新第三面粉厂的老照片
西康路桥堡边的福新第三面粉厂
当时上海西工人的上班时间特别长,工作条件极差,工资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从1911年到1919年5月,全上海工人举行了包括1915年沪西小沙渡日商第五纺织厂罢工在内的一百多次罢工。 都是自愿经济斗争的性质,到1919年5月4日为止,缺乏确定的政治需求.....。
女工在工程监督的监视下工作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五四”运动,提出了“主权之争、排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归还青岛”等口号。
1919年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了很多爱国学生,“六三”大逮捕的消息震撼了上海各界人士。
六三运动
1919年6月5日上午11点,沪西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工厂五六千名工人,在全国率先举行政治罢工,他们高呼“不为敌人工作”的口号,支持北京爱国学生,举行“六五”罢工(“六三”罢工) 6月8日,日商内外棉7、8、9厂工人参加了大罢工。
六五大罢工
1919年6月9日,罢工规模进一步扩大,内外棉五、七、八厂和小沙渡、曹家渡一带纺织厂工人1.5万多人参加了游行。 截止到11日,11万上海各行业工人成为政治罢工的大趋势,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引起了全国抗议的浪潮。 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拘留的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了丧失权利羞辱国家的《巴黎条约》。 从此上海西工人运动开始从经济斗争上升到政治斗争,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工人半天学校
1920年,上海共产党成立集团后,派李启汉到上海西小沙渡开了工人半天学校,地址在槟榔路锦绣中(现在安远路62取得了178,179,180号)。 这是全国最早的工人学校。
工人半天学校旧址(建国初期)
李启汉去沪西小沙渡,租了锦绣里面的六个房间,楼下的三个房间连接成一个间作教室,放28套桌子和长椅。 楼上是一个小两间,小房间放床和桌子,李启汉的宿舍和办公室,大房间是两个连,也供教室用。 当时没有电灯,教室里挂着煤油灯,用于上课照明,还有留声机,用于学生的学习。 工人分早上和晚上两班上课,所以叫“半天学校”,门口贴着“工人半天学校”的盈余白色纸条。
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学校在寒假期间改成了工人游艺会,在娱乐活动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人。 演技会非常受工人欢迎。 第二年春天,学校重新开学,志愿者明显增加。
有半天学校的里弄——锦绣里
其实,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和工人半天学校是同一所学校。 1921年8月开设,由李震瀛担任校长,李启汉、李震瀛等同志轮流去学校上课,地址是槟榔路锦织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半天学校”改名为“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
中国共产党开了上海最早的工人补习学校沪西工人半天学校
工人半天学校多次施压,最终被迫停课,但来上课的工人中,很多人入党,在1925年的“二月大罢工”和五学分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沪西工友俱乐部
1924年5月,中央扩大会议后,邓中夏等人多次去沪西工人补习学校指导工作和实地调查。 之后嵀直创建了“沪西工友俱乐部草章”。
1924年9月,上海西工友俱乐部成立。 地址是槟榔路德昌里(今安远路278后拆除),转移到潭子湾三德里(今潘家湾277拿到19-22号,拆除)。 孙良惠是俱乐部主任,成员有刘华、嵇直、陶静轩、徐魏、刘贯之等。
沪西工友俱乐部旧居(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也有红纸把俱乐部的十六字宗旨“沟通感情、交流知识、互相帮助、共谋幸福”写在两个横幅上贴在墙上的人。 俱乐部内设有识字班、文化补习班和演讲会。 工人不断来活动,其中要求参加识字班的工人最多。
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影响扩大,引起租界当局的不安,对俱乐部进行了各种威胁和破坏。 1925年初,为了在小沙渡地区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活动,俱乐部搬到了苏州河北岸的华界潭子湾三德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指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基地。
资料的部分复印件摘自上海普陀布发表。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
结束了
资料来源:懂上海
有些图片来源:图可追溯到上海
原题:《忆说小沙渡》
阅读原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忆说小沙渡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