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02字,读完约10分钟

原创王立勇中国社会科学网年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世界,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 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减少6.8%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适时提高宏观政策的调节和实施力度,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 中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率明显高于往年,接近3%的“国际警戒线” 可见中国现在的财政政策是否还有力量,是否需要遵守3%的赤字率规则,关系到这次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效果 重视经济下行风险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纷纷进入下跌或衰退的轨道 中国政府早期、行动快、力量大、力量大,因此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上协调,中国经济受到的危机冲击程度相对较小,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三驾马车”的出口增长乏力,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方法的阶段,实际经济增长和潜在经济增长都在下降 特别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面临的贸易政策的不明确性越来越大,给自己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中国经济没有受到重大影响,但这次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的爆发,从供给和诉求的两端带来了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年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降低了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 这些预测结果中最悲观的是彭博经济学家提供的1.4%,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都认为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2.3% 林毅夫认为,如果中国年能实现3%—4%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有好的结果。 刘伟认为,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政策刺激,中国的年自然经济增长率将低于4%。 徐奇渊等人的预测结果为3%—3.5%,渣打银行的预测结果为4%,曹和的预测结果为4%—5.5%,投行野村的预测结果为4.8% 各界认为,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受疫情影响严重,比年大幅下降 政策套期保值和3%赤字率规则鉴于这次新冠对肺炎疫情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长,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于3月27日召开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的冲击力,比较有效地扩大内需”,强调“最小化疫情造成的损失” 进而强调“必须加大宏观政策的调节和实施力度”,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灵活适度,必须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 我们发现,为了预防和应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下跌,实现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任务,财政政策必须更加积极有为,积极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高财政赤字率 但是,中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率基本在2%—3%之间 年和年的中国财政赤字率达到了3%,虽然年和年下降了,但依然位于2.6%和2.8%的高位 在此背景下,特别是在继续执行各减税减费政策的前提下,是否存在财政政策变得更积极的空间,财政赤字率是否能进一步提高,是否超过3%,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策当局争论的焦点。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财政赤字率水平的3%是否科学。 3%的财政赤字率首次出现在1993年11月生效的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 该条约确定了3%以下的财政赤字率是欧洲各国加入欧盟的门槛和制约条件。 从那以后,3%的财政赤字率水平被国际社会视为基本的财政规则之一,被政策当局和经济学界视为无法突破的红线和“国际警戒线” 这条警戒线被广泛采用,但其科学性不太容易考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管制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财政规则或警戒线有很大的限制 欧盟近年来在财政规则方面持续修正和完整性,但要在财政规范化和财政效力发挥之间取得平衡并不容易 因此,这些规则没有正确反映一国的实际财政风险状况 一般来说,财政赤字率水平过高意味着财政风险太高。 但是,我认为不要机械地看3%的基准,必须根据情况具体解体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经济受到各种负面冲击,各国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应对经济下滑 因此,2008年以来,各国财政赤字率均突破了3%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08—年开始全年美国和日本的平均赤字率分别为6.5%和6.8% 金砖国家中,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平均赤字率分别为7.9%、4.8%和4.1% 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率远远突破了3%的警戒线 希腊、爱尔兰的财政赤字率多年来超过了10% 葡萄牙、西班牙没有超过10% 但是突破了8% 法国的赤字率水平基本在5%以上 德国在过去10年中平均赤字率最低,但2009年和每年也有2次突破了3% 危机时期和危机后,很多国家的财政赤字率超过了3%的“国际警戒线”,远远超过了它。 对中国来说,为了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可以考虑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规则的制约,第一个原因如下 第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快速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定位不变,促进经济增长和优质的快速发展依然是当前业务的重要中重要的 因此,财政政策积极有为,应通过其传导机制和效果特征,比较有效地解决疫情在中国经济诉求和供给两侧形成的不利影响 其次,这次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大,不仅外需无力,内需也低迷 面对强烈的负面冲击,与其一味遵守3%的赤字率规则,不如及时发挥财政政策的照相机选择性,达到规则和照相机选择的辩证统一 根据国际经验,危机到来之际,各国突破这条警戒线刺激经济复苏,欧盟成员国自己也打破了这条规则的限制 第三,中国的财政政策控制一直强调财政平衡,但财政平衡应该是动态平衡,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 中国财政赤字率历来不高,多年来基本稳定,在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 而且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使实际的经济增长恢复到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是中国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目标 只有维持经济健康高速发展,财政收入才能得到保障,有助于实现财政动态平衡 因此,在现在的背景下,如果赤字太大而延误了救助经济下行的好时机,不仅经济会大幅下跌,而且财政的可持续性可能会构成更大的威胁。 第四,中国强调全面进行“六稳定”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冲击下,许多微观主体(特别是民营公司)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期待普遍悲观,有些公司开始计划或转移生产线和产业链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稳定的就业并不容易 而且,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稳定的预想变得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要稳定地期待就必须稳定地成长,否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赤字率的提高刻不容缓 第五,由于经济周期的关系,财政赤字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赤字 在经济下降阶段,政府所得税收入下降,社会保障支出上升,必然导致赤字率水平的提高 但是,这个赤字的一部分是周期性的赤字,随着经济正常恢复会自动消失。 近年来,中国财政赤字率水平接近3%,但结构性赤字占有率不高 因此,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规则也被认为是周期性调整的政策手段 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政策可以适时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规则,但在提高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的过程中,依然有应遵循的章节 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如下 第一,合理规划和控制财政资金流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另一方面,不同的财政资金流动必然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鉴于这次疫情冲击了供应和指控的两端,财政资金要适度兼顾,帮助扩大费用诉求,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包括以前传达的基础设施和新的基础设施。 这不仅有助于扩大投资诉求,还有助于改善供给方的问题,形成呼吁供给牵引、供给刺激诉求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何种程度不是标准的阈值,而是依赖于财政资金的投入、控制目标、疫情冲击带来的财政支出乘数 目前,根据近年来中国结构基本预算缺口指标的测度结果,3.5%—4%属于可接受的财政赤字率范围 二是搞好国债发行,提高国债发行量和完全国债期限结构 这不仅筹集财政资金,实现财政动态平衡,而且考虑国债的特殊属性,创造金融市场的安全资产,为货币政策的控制创造更可持续的基础货币发行机制,提高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的传导效率,财政政策和货币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3月27日的会议上强调“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规模”,具体的发行规模因国内及全球疫情的迅速发展状况、疫情的持续时间、国债资金的具体用途等因素而异,如下 第三,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进行反周期调节时,还需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财政政策的强有力刺激,提高微观主体的自信,特别是民间企业家的自信 只有有稳定的期待,才能更好地动员广大的社会力量,为推进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在这方面,要协调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传导机制,吸引和援助中小企业再生产,渡过难关,达到工作的一半效果 第四,当务之急是提高财政赤字率防止经济大幅下跌,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时代,政策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一直重叠,特别是近年来政策工具越来越丰富,各种风险的传播和扩散路径越来越多,防范和解决重大风险已经成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冲击下,既要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经济风险,又要关注财政货币化效果、财政资金流动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所触发的政策风险和金融风险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在新常态下完善中国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和宏观调控政策机制的研究》( 15zda009 )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和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的原标题,“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以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应对冲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