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黑底赤字的旧木制牌匾,引起了一系列有趣的过去 铭刻着劳动者的辉煌业绩,记述着声势浩大的革命史实,唤起了老一代革命家马文瑞对过去的追忆,也反映了文物事业者的辛苦。 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攻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陕西甘宁边区的经济和财政变得极为困难 1942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快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呼吁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龙东解放区党政军民、机关学校积极应对,取得了很大效果 总结生产经验,审查生产成果,表彰先进,给边远地区人民带来新的生产热潮,1943年11月1日,陇东地区在庆城大礼堂举办第一届生产展览会和劳动模范英雄大会,全边远地区奖励56人,其中中等头、敦敦 他个人开垦了98亩,组织了生产互助队,建设了示范村,因此被大会评为最高生产模范 除了和代表们一起穿着大红花外,还特别获得了原陇东地委会书记马文瑞写的木制“劳动英雄”的匾额 会议后,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大型牌匾暂时不方便带回家,张振财暂时寄存在礼堂附近居民家 谁知道这次寄托,由于很多理由,他一辈子也拿不回来。 此后,张振财在新引起的生产热潮中取得了更大的成绩,连续两次出席在延安举行的陕西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接受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入侵边疆地区时,张振财在战乱中失去了寄存在庆城的“劳动英雄”牌匾 听说解放后他找过好几次,终于找不到了 1988年上半年,张振财死于84岁高龄 正是这一年夏秋之交,偶然的机会,庆阳县博物馆的干部在县电影企业职工的房间里发现了失去了40多年的“劳动英雄”牌匾,一时兴奋 这真是“踩铁鞋什么都不要,完全省事”。 “员工很快就在新卧铺上回来,正式进入博物馆,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块牌匾长175厘米,宽100厘米,厚4厘米,由3块木板组成,原来的外框后来失去了 牌匾正面用马文瑞问题写的行楷为10行47字,“当时是中华民国32年( 1943年)陕西甘宁边区陇东区首次举办生产展览会,赠送给生产模范首席张正才(振财)同志”,左下角刻着小字“马文瑞问题”。 字是红漆,底色是黑漆 张振财有生之年看到了给他颁奖的“劳动英雄”的数额,其传说中的损失恢复了,但给子孙带来了无限的回忆 英雄匾是用木材制作的,它保存的各种新闻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以前流传的教育的好教材,是英雄人物的历史描写 喜欢《劳动英雄》牌匾张镇才这个文案的人,也喜欢原标题。 “具有传说色彩的“劳动英雄”牌匾”阅读原文 。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一块具有传奇色彩的“劳动英雄”匾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