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02字,读完约7分钟
原创追风常笑健康年6月13日,李华在深圳大学总医院完成基本康复,出院成功 这离他最后一次手术已经过去了整整半年 妈妈带着46岁的李华来了深圳湾。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海。 李华从18岁到现在20多年,他的身体不断弯曲近180度,直立行走也不能躺下睡觉,李华成为医学史上病情最多、最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之一。 几乎对折的身体,严重影响着心肺功能、生命担心 为了活下去,他选择了“粉身碎骨” 01逐渐“石化”的20年李华出生在湖南永州的农村 回顾他18岁时的照片,李华穿着笔挺的白衬衫,双手叉腰站在松树前,洋溢着自信的青春微笑,这也是他罕见的站立姿势的照片。 从这一年开始,他总是感到脚踏实地的疼痛 他想忍耐,疼痛可能过去了,但无论疼痛还是不好,有时都是跛脚走路。 真受不了疼痛的时候,李华赶到县城的职工医院看病。 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被简单诊断为关节炎 他以为他能扛得住这种病 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脚慢慢不能动了,驼背也变得严重了。 随着炎症的扩散,李华的腰椎疼痛越来越频繁,背部高度也逐渐下降,整个身体慢慢像弓腰弯曲的虾一样 走路时要靠在墙上和椅子上,做一些困难的动作 睡觉的时候,髋关节只能唤醒他,躺下睡觉 李华上半身的立场继续弯曲,脸慢慢靠近大腿,然后他的脸和腿之间几乎完全合身,他只能从很小的间隙看到外面世界模糊的影像。 他终于知道,自己的病叫强直性脊椎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腰部酸痛,关节发炎,四肢关节附近的骨骼生长融合,这些原来柔软的部位像生锈的螺丝一样僵硬。 李华和李母亲试用了各种方法,辗转了几家医院,但没有效果 近4、5年,李华病情恶化非常快,不仅压迫内脏,紧贴的皮肤经常发生崩溃和炎症 他的身体几乎无力,疾病逐渐把这个家庭拖走了 有一天,李华在病友群看到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术后的照片,拿刀的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的陶惠人教授,这再次燃起了他的希望 他通过生病朋友的消息,陆续与陶教授取得了联系 年6月,李华在母亲的陪同下从湖南赶到深圳 李华的病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02四次截骨手术是很难攀登珠峰的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的医生们发现李华下颌紧贴胸骨,胸骨紧贴耻骨,脸紧贴大腿骨。 这种身体弯曲的程度,在世界各地是罕见的 为了治好李华,陶惠人教授提供了四次截骨手术的方案,计划中断李华的股骨、腰椎和头骨,进行髋关节置换,打开李华的折叠体,使他恢复直立行走的能力。 陶惠人教授是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近30年来接受了近万台的各种脊柱手术,成功救治了侧弯超过100度的严重脊柱畸形患者 尽管如此,他认为李华手术的难度堪比医学技术上的珠穆朗玛峰 如果对脊柱进行手术,任何部位的意外损伤都有可能引起截瘫,需要麻醉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感染科、呼吸内科等科的合作,每个环节都有差异,等于与死神的游戏 陶惠人教授和团队花了两周反复斟酌,最终制定了计划,从年6月13日到12月13日的半年间,实施了4期手术 手术面临的首要课题是麻醉 在通常的全身麻醉中,患者需要戴呼吸面具吸入毒品,但李华的面部和腿之间的距离只有1.86mm,不能送口罩,只能在冷静的状态下接受插管,不仅需要医生的技术,还需要患者的协助 由于李华的特殊身体状况,气管插管更困难,插管中发生窒息时,李华生命危险性高,氧气面罩也同样不能送入,发生窒息时,几乎等于宣告手术失败 在山一样的压力下,麻醉科主任孙烧芜用精确的方法,顺利地将气管插管插入李华的肺部,李华也在强大的意志力的支持下,协助医生完成了插管麻醉 过了麻醉关口,李华大腿根部的股骨颈被切开了,但很快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由于长期蜷缩,李华髋关节非常僵硬,他的身体只能打开20-30度,但至少要打开60度,李华才能趴在病床上接受下一次手术。 陶教授要改变手术方案,加快颈椎截骨矫正手术 这个手术是四次截骨手术中最难的 李华只能以头悬空的姿势接受手术刀,如果出现微小偏差,有可能引起全身麻痹 幸运的是,在陶惠人教授的细致方法下,李华终于顺利地抬起头来 这个手术后,医生们第一次看到他的脸,李妈妈在旁边已经流泪了 第三次手术持续了10小时25分钟。 医生们切断李华的胸椎和腰椎,6名男医生支撑腿,2人支撑腰椎,2人支撑头,陶教授跪在手术台上,指挥李华的脊椎恢复直线。 在最后的手术中,需要为李华安装人工髋关节,他的骨头又成了新的课题 由于多年的畸形,李华的骨质疏松非常严重,有些组织“像豆腐一样”,打入脊柱的钉子容易脱落,也有瘫痪的风险,也容易发生骨折,幸好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李华的手术顺利结束。 李华按照自己极其坚强的意志接受了四次截骨手术,开启了折叠的人生 03世界上只有母亲对李华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他需要学习走路、上床、洗衣服等。 在这些普通人眼里很简单的日常动作,他必须从头开始学习。 除了每天的磁治疗外,还修复关节,进行多项运动康复,恢复走路的感觉 母亲不离不弃,让李华坚持到今天 想起了李华“折叠”的20年,在母亲全天候的亲切陪伴下,她把热食送到儿子头和脚之间的狭缝里,让他吃饭。 每天,李妈妈为儿子擦洗全身,换衣服,就像耐心照顾大宝宝一样。 李妈妈从来没有吃过苦,也没有放弃过 她只是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儿子该怎么生活,谁来照顾他。 所以,她从43岁到71岁,李妈妈带着李华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医院里走来走去。 李华步行困难,用轮椅推着儿子慢慢前进,带他坐出租车,坐高铁,一步步求医,她是儿子唯一的依赖症 李华的病掏空了房子的底部,她向各路亲戚借钱,即使是微小的希望,也要竭尽全力 到了深圳医院,医生提供了四次断骨手术方案,医生担心李华受不了,李妈妈说:“这几年他吃了足够的苦,吃了这么多苦,什么都不怕! ”。 这么说吧,每次李华手术,她都在手术室外面静静地流泪,害怕这样下去看不到儿子 幸运的是,手术一切顺利,李华折叠了二十多年后终于挺直腰抬起头来。 他看到妈妈的老脸和白发,说不出话来,感到很难过。 在康复中,李华有时拿起那个18岁最喜欢的口琴,在病房里轻轻地演奏“世界上只有母亲好”的旋律,悠扬的琴声在病房里回响,在医院的走廊里也飘着。 这首歌不仅送给不放弃自己的母亲,还送给陶惠人教授 “陶主任对我是救命之恩,除了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是第二个,医生也像母亲”。 李华的重新开始离不开这些深深的守护和爱 //身体折断180度后,4次“粉碎身体、粉碎骨头”的李华,放开了被折叠的人生。 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的统计,强直性脊椎炎在中国的发病率为0.3%,患者人数在400万人左右 强直性脊椎炎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健康课题 李华说,他希望康复后重返社会,依靠自己的手劳动,帮助越来越多的像他这样的病友,传播这个希望。 他的路越走越好 原标题:“一体直立步行要多长时间? 四次粉碎性,18年折叠生活》原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一个体直立行走要多久?四次粉身碎骨,18年折叠生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