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6字,读完约4分钟

23年,在历史长河中就像一瞬间。

1997年7月1日,西安、《华商报》完全改版,继承了献身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新闻,23年来,华商关注民生热点,记录时代变迁,注视变化和改革创新,保护媒体责任和负责,感知西安温度

关系到市民生活

感知西安的温度见证城市变迁

23年来,西安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生活明显改善。 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提案、国家中心城市、承东启西、欧亚连接……西安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竞争力提高。 在此期间,华商报感知了西安的温度,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

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23年来,西安抓住历史机遇,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质量升级全面快速发展。 这是西安的温度。

23年来,西安以钟楼为中心,从小寨到凤城五路,每个购物中心都相继开设。 从中餐到西餐,各种美食街区、酒店、城市的烟花气氛很充分。 市民从老小区骑到新住宅的自行车到购买私家车,城市公共汽车线路丰富,地铁线路延长,车站、高铁站、机场建设加快,陆、空交通更快……

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我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 ”住在西安南郊的刘先生说,平民生活变好了,西安的综合实力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9年,陕西gdp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1.7%。 根据年3月发表的《西安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统计公报》,年区域生产总值( GDP )为9321.19亿元,比上年增加7.0%。

与国家中心城市共生

与国家中心城市共生

强调西安的价值温度

“西安不同的烟花太多,很吸引人,老家的好朋友羡慕我留在西安。 ”。 90后的新西安人周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喜欢与时代共振的温度。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23年来,走一个节点,走向国家中心城市。 1999年6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术的动员令由西安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快速发展计划、“一带一路”提案、关中平原城市群快速发展计划……西安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量级不断提高。 2004年全市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后持续13%的高速增长,去年西安gdp接近万亿台。

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年,西涉会首次参加丝绸之路的主题,年正式更名为丝绸博览会。 于是,西安成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纽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成为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城市,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西安是国家建设的国际化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形象最好的城市、中国国际形象最好的城市、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文明城市……这些都被评价为西安温度

与国家中心城市共生

文化共振与时代同行

创新西安的温度

23年来,华商报汲取了这座城市千年积累的文化和创新,为西安的迅速发展、提高、飞跃贡献了自己应有的价值和力量。

聚集智慧,创新迅速发展取得成效,西安进入了优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费用是最终的诉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西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西安经历了三次费用升级,其中第三次是本世纪初开始以汽车、住宅、通信设备为中心的费用升级。 成本升级成为趋势,企业品牌成本更明显,市场购买力倾向于名优企业品牌。

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年,西安印发了《西安国际费用中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目标是在5-7年内把西安建设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相互照耀的国际费用城市,然后面向国际,零售、饮食、旅行、文化、会展、体育

钟鼓楼、大雁塔、古城墙……大街小巷夜市、各种美食和小吃、繁荣的夜间经济……这些代表西安温度的画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西安多次名列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 现在的西安城市宜居,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科技创新……走在街上,到处都能感受到国际化大城市的气息和必要的温度。

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西安的温度是西安市的精神和气度,西安的温度是西安经济总量从千亿一步一步走向万亿的温度西安的温度是城市从二环时代到四环时代的温度西安温度是西安先进制造业从普通到高端的温度西安的温度是西安的灰头土颜到大美山水 西安的温度传承着千年古都的文化温度……。

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华商报记者黄涛

原标题:“一报一座城23年同行|华商报改版23周年敬意西安”

阅读原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一份报 一座城 23年同行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