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9字,读完约8分钟
从6月8日开始,由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与出版研究中心、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研究中心)主办,由张大千纪念馆、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浙江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五百年来一千——张大千文献展” 这次展品中的书信信签、出版物、文娱方向盘、笔墨纸砚、照片,涉及大千先生的家世、治学、交往、画艺、收藏、创作、传承等全方位,使观众对大千先生的认识增加,影响世界画坛的大千先生的 本文是策划人田洪的策展手记 “五百年来一千——张大千文献展”张大千赠送了一张新照片,罗伦建在恩师申先生1998年写的《张大千的世界》一书中认真推荐给有研究中国绘画史欲望的朋友:从张大千开始,你真是张大千一生的绘画 一生富有传说色彩,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的第一人”的艺术家张大千出生于1899年,明年是诞生120周年 张大千达到了60多年的绘画创作生涯,生前身后的绘画展览超过了100次 另外,与之相关的文献(图画书、信件、照片等)也达到了数万张,仅台湾就有1万张照片在生前被拍摄。 年台湾旧香居书店、台湾文秀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张大千绘本及文献展”,台湾收藏家吴文隆展示了近500种关于张大千的出版文献资料。 这次文献展也是国内外第一次以张大千文献为主题的展览 这次文献展览会近十年来,没有出现以张大千文献为主题的任何形式的展览会 台北旧香居年出版《张大千画集和文献图录》是今年立春后的一天,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史论室的殷尧先生和我谈论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将成立“艺术和出版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一项工作是艺术和出版的相互关系 近代艺术家中文献量最多的不是张大千莫属,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希望展览会上成为“作品”的文献,让艺术爱好者全面了解张大千的家世、感情、治学、交流、创作、收藏、传承等全方位。 可以想象这种以张大千文献为主题的展览会将来会成为推进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案例研究(张大千研究)的基本素材 但是摆在我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是浙江大出版社让我没有参与过政策展行业的艺术史爱好者充当了“张大千文献展”的策划人。 为了展示和募集展品约好了100天的时间。 展览会企划展的过程只能完成100天,很难想象文献展的图录也必须编纂 幸运的是,去年成功策划“吴湖帆文献展”的王叔重加入了,共同参加了“张大千文献展”的策划 举办这次文献展的意义是在国内首次举办以张大千文献为主题的展览会 策划这个展览会对我和叔叔来说显然是个挑战! 在明确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研究中心)为主办单位后,我们合作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等机构邀请了“500年来一千——张大千文献展”。 3月8日上午,从叔父重和上海虹桥机场乘坐东方航空mu5423次航班飞往重庆,马上乘坐高铁当天傍晚到达内江,举办了“张大千文献展”的企划展 第二天,我们在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和“张大千纪念馆”等地知道了张大千相关文献资料的保存情况。 10日,到达成都后,我们必须在张大千研究专家、四川省文物局刘振宇的陪同下,来到著名画家、八十老人杨诗云的住处。 老人对张大千也素进行研究,前后编纂了《张大千法书集》和《张大千用印详细考》等书,特别是对张大千前半生的研究,几乎花了将近半个世纪 在杨老家,他还给我看了张大千1940年代理展时亲笔草拟的润滑。 在成都短短的两三天里,我们访问了成都诗婷家柏优理事长、滩园张静涛、程恩崒先生等,于1956、1957年在日本的便利堂出版,使用大风堂的带水印的特制纸制作了200套《大风堂名迹》(全四册)和一张大千封信。 成都最后一夜,刘振宇陪同张大千入室的弟子、已故川籍著名画家罗新之的儿子罗伦建来到我们住宿的酒店,展示了张大千四十年代在上海和成都举办藏画展和展览的作品目录,另外张大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黄宾虹和甘 而且最重要的是收藏了罗伦建先生几十年民国时期的原大复制,吴昌硕八十三岁时画的《清道人画像》,时隔21年,张大千在其弟子罗新那里看到了这位先生的李瑞清画像,手写了《先师李洁公画像,新的仁弟供养》。 丙戍( 1946 )三月,弟子张爰谨题 “张大千1940年代举办的展览会上亲笔写的润滑(杨诗云藏)《张大千画展目录》(罗伦建藏) 20世纪30年代的张大千、黄宾虹、王震和日本朋友照片(罗伦建藏) 1941年秋天的张大千和甘肃士绅士照片(罗伦建藏)吴昌硕是“清道人画像”民 飞机于2:05分在桃园国际机场着陆,乘机场捷运赶到酒店,很快平静下来,尽管旅途很累,但很快就乘捷运飞往逸仙路的“开堂”。 飞机到达后,到我事先没有见过的义之堂社长陈筱君和收藏家吴文隆约好见面的时间为止,共计约2小时20分钟。 但是,在台湾谈论张大千的,除了我们熟悉的全世界研究张大千最权威的学者傅申先生、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巴东研究员和资深记者黄天才先生以外,那恐怕还有眼前的台北开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总经理陈筱君和张大 前者是1998年出版过傅申的着作《张大千的世界》后者以当时珍藏的近500种关于张大千的出版文献为年在台北旧香居书店举办了“张大千绘本及文献展”,是这两个学术和文献的重要成果,将来海峡两地 在“羲之堂”就座,马上与陈筱君社长和收藏家吴文隆先生将话转移到张大千文献 从陈筱君口中得知,为了纪念明年张大千生日120周年,她最近和吴文隆一起参加明年春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张大千大展的准备活动,经常通宵忙碌。 因为吴文隆收藏的近一千种张大千出版文献资料对这次张大千大展图录的编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此认识到文献资料对人物(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他(她)们俩得知本人和王叔重策划的“五百年来一千——张大千文献展”在浙江大学从6月8日展开以来只有两个月的运营时间,非常吃惊! 当场表现一定很支持! 我们为了研究张大千,知道绝对离不开台湾,所以张大千晚年在台湾将近十年,除了创作《庐山图》等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外,留下的文献资料更难数 台湾短短一周,我除了访问藏家外,还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资料室和台湾“国家图书馆”查阅了相关张大千的文献资料 1967年,张大千讲述了苏利文博士和斯坦福美术馆(开之堂提供)台北摩耶精舍二楼张大千保管古画的铁盒,但依然是大千亲笔书《敦煌画》标签(田洪摄)从上海个人藏家于爤漫社1928年出版的《大风堂藏》 即1928年春,张善婴、张大千兄弟和黄宾虹、俞剑华等在上海创立“爤漫社”最初出版的这两种大风堂藏画,展示了张善婴、张大千兄弟的“大风堂”石涛收藏品,在上海滩闻名。 这次在北京的私藏家,张大千在日本的她山田喜美子10多封信札幌和海外招募的张大千生前朋友和弟子马晋、沈苇窗、侯北人、王天循、苏利文、高岭梅、方召麟、匡仲英、李乔峰、王旦旦、李顺华等写了张大千的信,前 后者为我们提供了张大千逗留海外展览的经验、古画收藏和日常支出等新闻。 这次从海外个人征集的山田喜美子用工整姚秀的小楷书写了与张大千的三页信,特别引人注目。 据逝世署年称,根据万君超编撰的《文献中的张大千》(即将出版的《中国书画》年第6期发表)一文,考证说“这封信应该写在1967年6月3日”。 这是一本有价值的文献 要研究张大千的下半场,一个叫山田喜美子的人很重要,仅次于四夫人徐雯波 “这张通讯钞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张山田喜美子写成大千的亲笔信钞,山田喜美子的书法也多亏了张大千的亲自指导,才知道弥足珍贵! 另外,这次在海外招募的现在100岁著名画家侯北人197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拍摄的彩色照片中,有郎静山手机照相机对着张大千对镜的画面,极为罕见! 1928年,爤漫社出版了《大风堂藏画——大冲洗水册子之一》(曾繁洗藏)。 山田喜美子在张大千信札第三页(海外个人收藏) 1970年,侯北人拍摄了张大千和郎静山(舒建华提供) (本文来自信息,下载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下载“信息”pap。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一百天拼就一个大千世界—— 张大千主题文献展策展手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