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7字,读完约2分钟
本公司华盛顿4月19日电(记者周舟)的国际科学研究小组发现,被称为“海上罗姆人”的东南亚巴瑶族人可以长期潜水。 因为,长时间的基因适应有助于使脾脏更大,将含氧红细胞注入血液循环。
巴瑶族人世代居住在东南亚海域,大多以捕鱼为生,擅长潜水。 以前的研究数据表明,巴瑶族人平均每天的“水下工作时间”在5个小时左右,有的甚至达到9个小时。 据报道,这是人类每天呼吸暂停潜水时间的最高记录。 他们如何长期应对水中缺氧环境,一直是个谜。
日前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住在附近的非潜水民族相比,巴瑶族人的脾脏约大50%,可以将越来越多的含氧红细胞注入血液循环中,比其他人多约10%的氧气可以在长期潜水时使用
论文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拉斯穆森表示,巴瑶族基因和生理的变化,为人类基因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巴瑶族人体内编码磷酸二酯酶的PDE10A基因水平更高,磷酸二酯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有关,甲状腺激素上升会增加脾脏大小。 巴瑶族人还有一种进化适应。 极端情况下血管收缩,重要脏器中残留氧气。
纳尔逊等人在2014年发现,居住在高地缺氧地区的中国藏族人体内,有越来越多的在血液氧水平低的环境下刺激血红蛋白的基因。
尼尔森表示,与藏族人不同,巴瑶族人并不是长期居住在缺氧地区,而是提高脾脏的储血能力,为在水中等缺氧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氧气做准备。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可以为医学急救解决急性缺氧提供新思路。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科普:“海上吉卜赛人”为何善潜水”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