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1字,读完约2分钟
我国位于亚洲季风区,台风、暴雨等极端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据统计,每年因气象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占全国灾害损失的80%。 这是为了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特别是灾害性突发天气监测预警,对于挽回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气温、湿度分布和云中液态水含量是大气监测和气象预报的重要物理参数。 目前,我们经常利用极轨气象卫星检测上述物理参数,这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极轨道卫星位于太阳同步轨道,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运行周期约115分钟。 换言之,返回同一观测点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长回归周期限制了极轨卫星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不能实现气象系统的实时连续监测,不能满足灾害预警的诉求。 特别是对迅速变化的台风、突发性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的观测稍显不足。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这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分为静止气象卫星和静止微波卫星两个系列。 目前,轨道上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都是光学卫星,正在依靠红外可见光手段进行探测。 光学卫星容易受云的影响,只能得到云顶的消息。 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在国际上还空白,是国际航天大国现阶段竞相追逐的战术制高点。
此次中欧共同开发的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器样机,填补了国际空空白。 这是一颗微波卫星,可以实时连续观测,也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24小时检测大气,特别是在50ghz~56ghz的氧气吸收带和183ghz的水蒸气吸收带两个重要的大气检测通道工作的情况下 (齐芳)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我国为什么要研发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