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4字,读完约4分钟
时代周刊记者:杨颉,焦静宜
最近,一位德国医学教授带着冠状病毒抑制剂去武汉的消息在网上广为传播,这被认为是抗击这一流行病的一大好处。
“我只是想澄清一下,之前关于我给中国带来新抗病毒药物的消息是不真实的。”1月25日,吕贝克大学的罗尔夫·希尔根菲尔德教授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我这里没有任何药物,只有一些仍处于实验阶段的化合物,我希望它们能用于检测一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至于这些化合物是否对病毒有效,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在一份个人声明中,希尔根·菲尔德说他不是所谓的“肺炎的救世主”——“1月22日,我接受了吕贝克广播电台hl-live的采访,讨论最近在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hl-live之所以出现在《采访我》中,是因为我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已经20年了,尤其是在过去的17年里。遗憾的是,在互联网上,这次采访的标题是“武汉病毒:吕贝克能带来拯救吗?“我无法控制记者对新闻标题的选择。我告诉记者,几个小时后,我将飞往中国,并计划访问武汉,与那里的病毒学家合作,目的是测试我带来的两种抑制剂对武汉新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物的影响。"
1月24日,抵达上海的希尔根·菲尔德接受了《自然》杂志的采访。1月25日,当《时代周刊》记者问及他去武汉的计划时,希尔根菲尔德透露:“目前没有新的进展。”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已完全关闭,他未能进入武汉。
非典期间,他来到中国进行合作
作为冠状病毒领域的高级研究员,2003年非典爆发后,希尔根菲尔德团队的研究成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那一年,希尔根·菲尔德到北京与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的姜华亮合作,通过中国开发的计算机模型和德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抗击非典做出了许多贡献。
同年6月,他和其他四位科学家共同撰写了一篇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揭示了冠状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维模型,并提供了抗非典药物的基本思路。截至目前,本文在谷歌学术领域已累计被引用765次。
非典风暴过去后,希尔根菲尔德的研究重点转向寨卡病毒和其他流行性病毒。在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期间,希尔根菲尔德也研究了这种抗病毒药物。
2015年12月1日,希尔根菲尔德访问了武汉病毒学研究所,并发表了题为《蛋白酶和巨域:mers不是sars》的学术报告。
这一次,在接受hl-live采访时,希尔根菲尔德指出,武汉病毒82%的结构与非典病毒相同,而96%的重要蛋白酶与非典病毒相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也指出,新的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属于同一家族,它们的序列高度同源。它们与宿主靶蛋白ace2相似,但这两种病毒之间的具体差异仍不清楚。
未能进入武汉
希尔根·菲尔德告诉《自然》,“我原本计划去中国。病毒出现后,我联系了武汉的一些合作者。我有两种化合物,我想测试它们的新病毒,所以我正在寻找有病毒样本的合作伙伴。”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研制出了这两种合成化合物来对抗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而且我们还知道它们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中是活跃的。”通过小鼠合作实验,我们知道这两种化合物无毒,小鼠耐受性良好。我在采访中从未提到这些试剂将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身上进行测试。对于这一事件,所有带有这一含义的新闻解释都是不正确的。这些试剂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之前,必须在细胞培养和小鼠模型中测试更多次。事实上,人类治疗药物的开发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希尔根·菲尔德在一份声明中说。
“问题是,当你准备抗病毒化合物时,没有病人。一场新的冠状病毒爆发可能会像非典一样在六个月内结束。六个月后,我们可能会得到数据,表明我们的一种化合物可以对抗这种新病毒,并在开发这种新药方面进行合作。但是,如果到那时疫情已经结束,没有病人,如何进行临床试验?”Hilgen Field指出,就sars、mers和这种新病毒而言,市场很小,制药公司一般对开发这种药物不感兴趣。
此前,希尔根菲尔德告诉《自然》杂志,如果武汉机场在下周(1月27日)之前不能开放,他将通过快递把这个大院送到武汉合作伙伴那里。
1月25日,希尔根菲尔德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不能去武汉。”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德国教授来华抗击疫情?消息属实!但没带灵丹妙药也没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