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8字,读完约8分钟
疫情继续发酵,红十字会再次受到质疑。
湖北省红十字会对材料使用问题做出了回应
2020年1月29日和1月30日,湖北省红十字会在微信公众账户和门户网站上发布了首批防治新发冠心病肺炎捐赠材料的使用情况。
一些网民对《材料使用情况表(一)》第14条中记载的“36000个n95口罩”的接收和使用提出质疑。对此,我们非常重视,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复核,发现由于工作失误,公开信息不准确。现将捐赠的“n95口罩3.6万”更正为“kn95口罩3.6万”,其流向“武汉仁爱医院1.6万、武汉天佑医院1.6万”更正为“武汉仁爱医院1.8万、武汉天佑医院1.8万”。
相关信息如下:2020年1月26日,一家爱心企业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了36,000 kn95口罩。据卫生部称,这种产品不能用于保护在COVID-19指定医院治疗肺炎的一线医务人员,但可用于一般保护。当时,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仁爱医院向省红十字会发送了紧急救助信息,申请紧急救助,并提出他们也参与了COVID-19的肺炎防治工作。这家医院还有许多发烧的人在等待治疗,他们急需防护设备。沟通后,根据人道主义紧急情况的客观需要和目前的物资情况,向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捐赠了1.8万个口罩,向武汉仁爱医院捐赠了1.8万个口罩。
我们在此向捐赠者和公众做出更正。我们对由于工作失误导致捐赠信息发布不准确表示歉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公众捐赠信息的审查,欢迎社会各界监督省红十字会的工作。
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已经治愈的病人可能仍然会再次感染
据《人民日报》报道,1月31日15时,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重点人群和社区组织的健康保护情况。
在新闻发布会上,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病毒感染的一般规律,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一定的抗体,从而保护人体。然而,一些抗体可能不会持续那么久,所以这些治愈的病人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所以治愈的病人应该加强他们的保护。
此外,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詹清源建议:
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老年人不得不在家里恐慌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们可以戴着口罩在公园里行走,但避免去拥挤的地方。不建议老年人跳广场舞,或戴口罩跳广场舞。一方面,这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戴着口罩跳广场舞可能会导致缺氧,这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尤其有害。
厦航包机接海外湖北同胞回家
1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鉴于近日来中国公民在湖北特别是武汉海外遇到的实际困难,中国政府决定尽快派出民航包机将他们直接接回武汉。
据《人民日报》报道,31日,厦门航空公司根据民航总局的要求,决定进行两次特殊加班飞行,将滞留在当地的200多名湖北游客从泰国曼谷和马来西亚亚庇运送到武汉。
两架飞机分别于13时17分和13时34分从厦门高旗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两地,搭载湖北同胞回国,然后转机返回厦门。
广州的一个市场仍在偷野生动物
此外,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鉴于疫情严重,国家相关部委已发布三项命令,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贸易。所有形式的野生动物贸易都被明令禁止。
1月29日,记者在广州市白云区江村农贸批发市场还看到,仍有人在偷偷出售野生动物,如竹鼠、野鸡、蛇和猫。
香港股市开盘涨跌互现,中国医药集团股价回落
今天,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再次受到冲击。恒生指数收盘下跌0.52%,至26312.63点,本周三个交易日下跌5.86%。
消息继续发酵,因此中国医药集团之前声称其子公司可以生产有效的抗武汉肺炎病毒药物,这两天增加了20倍。
具体而言,1月29日,中国医药集团宣布其新型冠状病毒临床专项项目组发现利托那韦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抑制作用并报告了其疗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学研究所也发现利托那韦在细胞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公告还称,目前集团下属公司万全万特厦门有限公司是国内历史上唯一一家生产该产品制剂的企业,并已批准原材料和申请相关专利,公司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恢复生产。
1月31日上午,中国医药集团再次出现投机行为,其股价从新年第一个交易日的0.113港元上涨至3.91港元,涨幅超过30倍。
此外,宝鸡健康指数上涨101%,联合医疗上涨84%,中国先锋医药上涨57%,中国智慧健康上涨54%,北京医疗健康上涨42%,京优药业上涨21%。其他医药类股也再次上涨,其中格力药业反弹近20%,百济神州上涨5%,董瑞医药上涨近4%,四环医药上涨超过3%。
政祈(香港)金融投资部副总裁张飞然对记者表示,近日港股对医药股的炒作主要源于一些公司声称研发了武汉肺炎特效药。此外,中国医药集团的炒作导致了一些以抗病毒为主题的小盘股在港股中的炒作。然而,此前的炒作今天开始降温,相关医药股已经开始下跌。
截至发稿时,中国医药集团(08225)股价下跌11.43%,至1.86港元;京优制药(00858)下跌40%,至0.198港元;大健康国际(02211)下跌41.46%,至0.072港元;中国先锋医药(01345)上涨79.12%,至1.63港元;中国人寿(08296)上涨73.68%,至0.33港元。
机构消息人士认为,疫情引发的市场波动提供了优质股的反向买入机会和部分板块的超卖反弹机会。建议把握业绩景气主线,关注科技股低吸纳机会。
许多公司暗示投资风险
目前,与疫情相关的a股概念股名单也已发布。在港股之前,它们经历了一波上涨。
自去年12月底武汉不明原因肺炎事件被媒体曝光以来,医药行业掀起了一个涨停,其中病毒防控概念股表现相当不错。鲁抗医药、联环医药、四环生物、东北医药、香雪医药、无名医药、夷陵医药等多只股票此前均有多日涨停。
从整体表现来看,自2020年以来,防病毒概念股指数增长了近10%,整体市值增加了约700亿元;就个股而言,在49家企业中,联环药业表现最为强劲,累计涨幅超过70%,鲁抗药业接近60%,四环生物超过50%,莱茵生物、李海生物和夷陵药业超过30%。
然而,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在抗病毒治疗中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也就是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抗病毒概念股的股价随着疫情的爆发而飙升,缺乏相关药物和成果的支撑。
1月30日晚,一些股价在前期大幅上涨的公司发布了变动公告。联环药业表示,该公司主要生产泌尿系统药物、抗组胺药和心血管药物,用于缓解感冒症状和治疗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抗生素的销售收入和比例极小;鲁抗制药表示,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涉及人类抗生素、兽用农用抗生素、心血管和降血糖药物等。没有应当披露但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四环生物明确提到,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产品开发和生产。
同时,许多公司在公告中也提到,他们目前的市盈率已经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这促使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多数分析师指出,流行概念股的投资机会可能是短期主题投资机会。根据中泰证券在李迅雷和唐骏发布的研究报告,选择了非典时期备受关注的16只概念股。从非典期间的最大涨幅(2002年12月16日至2003年6月底),大部分股票的最大涨幅明显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的最大涨幅。由此可见,当时疫情引起的股价反应是明显的。但是如果我们回顾半年,我们发现非典概念股的过度上涨已经基本上回到了全线下跌。从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底,非典概念股的平均涨跌幅度没有超过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表现明显逊于上证综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信息不准?红十字会再遭质疑!疫情发酵 港股三天暴跌6%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