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南宁2月7日电:防控不留死角,生产不耽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的体会

新华社记者王念,陈一凡

在南方的春天,布谷鸟的叫声加速了早耕。2月7日,也就是元宵节的前一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村民们失去了往年的兴奋,但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村民们对春耕和整地的热情高涨起来。

滨州镇三圩村的村民魏华杰(音译)一大早就在忙着用拖拉机犁地,一天早上就犁了20多亩地,为接下来种甘蔗做准备。魏华杰一个人坐在驾驶室里也戴着口罩。“COVID-19对肺炎的预防和控制不好,村里的人都在田里戴口罩。”

宾阳县是广西最大的甘蔗种植县之一,种植面积25.5万亩。仅滨州镇就有9500亩“双高”(高产高糖)甘蔗,许多人依靠这一产业脱贫致富。魏华杰是广西惠拓农业发展公司的员工。他每年在公司工作10个月,每月基本工资为5000元,还有一部分利润分红。他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疫情严重,但农忙季节不应推迟。村民们不会随便参观房子,但他们都非常关注春耕,并在保护好的前提下为春耕做准备。“工作时不要聚在一起,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安全仍有保障。”魏华杰说道。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在公司里从事机器农业只是魏华杰的工作。他和他的家人已经转让了200多英亩土地来种植水稻。当地的香米质量好,可以卖个好价钱。去年,天气干燥,收成不好。全家种植水稻的总收入接近40万元。魏华杰说,水稻种子和化肥已经准备好了,过一会儿就会育苗。我希望今年的收成会更好。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在不远处的甘蔗地里,三圩村的村民武利平和十几个村民正在忙着割甘蔗。这块甘蔗是特别留下的。惠拓公司总经理柯小青来到现场,指导村民按照公司的规范进行插秧。今年该基地将补植2400亩甘蔗,必须在3月中旬前完成,需要大量甘蔗种苗。为了抓住农忙季节,武利平和妻子一大早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宾阳县也是一个肉鸡养殖大县。广西何颖农牧有限公司种畜场位于河集镇贾玲村,带动当地270个农场,年产值超过3亿元。这个行业是许多农民的收入支柱。面对疫情,公司的销售目前受到很大影响。总经理卢说:“县里很关心我们。书记和县长来公司和我们一起研究对策,帮助我们开拓销售,计划延伸产业链。该公司仍以合同价格从农场购买活鸡,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记者在饲养场看到,13个新建的工厂已经建成,设备正在安装中,每个工厂可以饲养2万名饲养员。尽管疫情仍很严重,但今年1月,该公司按计划孵化了90万只鸡。“疫情总会过去的,我们还得积极规划发展。”卢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宾阳县靠近南宁市,离柳州和桂林不远。当地针对中心城市的市场需求发展蔬菜产业,全县种植秋冬季蔬菜19.5万亩。目前,这是胡萝卜上市的季节。在理塘镇三河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台清洗胡萝卜的流水线机器轰鸣着,几十名工人正在清洗和包装刚从地里运来的胡萝卜,准备投放市场。总经理魏中华(音译)说:“每天有25吨发往桂林,25吨发往南宁,28吨发往昆明。”这种流行病对我们有一些影响,但蔬菜是保护人民生命的必需品。这里有绿色通道,把它们送到各个地方还是很顺利的。”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当胡萝卜从地里出土时,它们有一股淡淡的泥土气味。春雨断断续续地下着。在王岭镇东湖基地,谢兆仁和十多名村民正忙着在雨中赶着收割庄稼。谢兆仁告诉记者,他们是来帮公司收胡萝卜的,他们也在家工作。从去年12月中旬到第二年4月,他们每月能挣5000元左右。“我们这里的产业发展得很好,村民们有很多赚钱的方法。办好一个小康社会是没有问题的。”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记者在宾阳县农村看到,田野里不时有忙碌的庄稼人。与过去不同,他们都戴着面具。宾阳县农业和农村事务局局长魏景云说,在做好防疫和控制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农业生产。该县积极引导所有农业经营单位准备春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其他材料。目前,优质稻种90万公斤,玉米种子13万公斤,化肥4.6万吨,已经准备好,春耕开局良好,为实现年度农业生产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防控不留死角 生产不误农时——广西宾阳农村春耕备耕见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