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42字,读完约13分钟
2月21日,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共有13家客舱医院,可供治疗的床位为13348张。计划再建造19所客舱医院。到2月25日,武汉市预订的舱房病床数量将达到3万张,这将不断提高舱房医院救治病人的能力。
面对COVID-19突发肺炎疫情,中央企业采取紧急行动,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突出作用,承担了全国100多家专科医院的设计、建设和改造任务,并迅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专科医院。然而,武汉仍有许多轻度病人在等着睡觉。该怎么办?
2月3日晚,武汉决定连夜在红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首个三级防护医院。2月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要求有关建筑企业主动承担各地专科医院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支持地方政府提高准入能力。
中央企业的速度:熬夜赶工打造“生命方舟”
中国建设、中国能源建设、中国电力建设、中国铁路、中国铁路建设、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通信集团等中央建筑企业迅速响应命令,加班加点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建成一座“机舱医院”。
所谓“收容所医院”是指收容所式的流动野战医院。然而,武汉的收容所医院大多位于大型体育馆、会议中心等场所,这是军队收容所医院概念的延伸。
如何建造收容所医院?武汉的主要做法是在indoor/きだよ的大房间里铺床、安装隔板并确保后勤支持。这是常年奋战的建筑央企的优势。武汉刚刚聚集了中国建设第三局、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力建设水电第四局、中国铁路桥局、中国铁路第十一局、中国第一冶金公司、中国交通第二航空局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央企子公司。因此,建造“生命方舟”的接力赛从2月3日开始持续进行。
2月3日21时,中国一冶公司负责人赶赴洪山体育馆参加武汉市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会上,武汉市政府要求以中国第一冶金工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单位,将红山体育馆改造成一个800张床位的掩蔽医院,用于治疗COVID-19肺炎患者。
"有重大任务,请尽快来武汉红山体育馆!"2月3日23时,中国第一冶金运输公司领导小组发出紧急指示。
4日上午0时37分,徐苏、平江、李涛、刘佳勇、褚锦华、陈伟、任军、李泽平、胡、等27名党员、干部职工从三个镇不同方向聚集在武汉市洪山体育馆三号通道前。
中国第一冶金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在这里等了很久。他发布了一个简单而坚决的运动动员:组建一个党员突击队,并根据武汉市政府的要求,迅速展开工作,将红山体育馆改造成武昌方家堡医院。
施工现场是战场,高效有序的施工组织机器立即开始高速运转。
4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冶金公司开始全面改造掩蔽医院。面对建筑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指挥部在韩项目部下大力气协调动员中冶一公司库存材料,解决项目急需。
5月5日上午8点,800多平方米的空隔离室和25米长的医疗隔离安全通道全部竣工。2月5日16时30分,收容所医院新供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并通电;20: 00,医疗隔离空室和病房的电源插头安装任务全部完成,热水工程也相继完成。
5日20: 00,随着最后一个洁净区和污染区通道的关闭,经过36小时的重建,这家被寄予战胜疾病希望的掩蔽医院被中国一冶公司交付给了业主。当天23: 30,武昌区第一批轻度COVID-19肺炎患者被转移至武昌方仓医院治疗。
截至目前,中冶集团所属的中冶一公司和中冶南方公司已有348人加入武汉方舱医院建设的第一线,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10家方舱医院的关键任务。
在高效率、高速度地完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设任务后,中国建设第三局的建设者们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倒退步伐,先后参与了4个收容所医院的建设,共提供了4446张床位。
2月4日,由中国建设第三局绿色投资公司牵头,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开工建设,医院将设立1100张床位。当天下午2点,绿色投资公司接到施工任务后,立即组织20名管理人员和78名工人到达现场。士兵们以多种方式行驶了100多公里,购买了一批电缆和2000多块接线板,并在2小时内紧急协调了物资;2月4日,施工在一夜之间完成。
中央企业承担责任:保持时间和质量,防止病人等床
随着疫情的变化,武汉提出继续重建更多的收容所医院,以“等待病人”而不是“等待病人”。
中铁十一局集团及时派出500多支应急突击队,先后参与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客厅两个掩蔽医院的建设,完成了2000多张床位的铺设和隔墙的安装任务。2月10日至12日,组织500余人分三批抢建塔子湖体育中心掩蔽医院,完成床位700余张、护士站隔离板、电气安装、两个风道、两个风机安装等建设任务。2月14日至18日,他牵头建设了武汉最大的收容所医院——陈家集收容所医院,并动员500多名工人承担了3840张床位的建设任务。2月18日,中铁十一局集团组织500余人再次出发,赶赴武昌首义广场建设总床位1000张的方舱医院,承担全部重建任务。
2月16日上午,中国电力建设公司武汉地铁11号线、12号线、东西湖雨污分流工程、清水河入水工程的47名员工迅速集合起来,组成一个援助小组,帮助武汉市江岸区长江新城方舱医院的建设。根据现场需要,他们主要负责长江新城方舱医院8号舱的照明,该舱可容纳96张床位。长江新城防护医院由20个仓库改造而成,建筑面积1188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3500张床位。
2月15日,CCCC第一公共局集团武汉地铁6号线二期一标工程接到协助建设长江新城防护医院的任务后,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提供支持。这也是该项目支持的第五家医院。自2月2日起,第一公共局集团武汉地铁项目支持小组已一次完成了协助火神山医院和第六电力舱医院建设的任务。
2月15日清晨,一辆满载蓄热设备的卡车从杭州抵达武汉,那里土地寒冷,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下属企业设备公司华电华源公司生产的4台电热水机组,经过21小时的疾驰,抵达武汉会展中心,解决江汉方仓医院的热水供应的迫切需要。
2月16日下午,中国交通第一航空管理局华中分局接到武汉市江夏区政府的请求,要求帮助修建一所掩蔽医院。根据统一任务安排,华中分公司将在48小时内筹集1100套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接到任务后,华中分公司将在第一时间协调资金,并召集湖北的单位和项目组成华中援建联络小组。援助建设工作组齐心协力,联系了各种采购渠道。经过查询和比较,仅用4个小时就购买了1100套防空洞医院急需的物资,并在12个小时内从汉川、南通、青岛、南昌发往武汉。
2月17日中午,随着一批批防疫物资、材料和设备陆续进入市场,中国铁路桥局承建的汉口北仓医院正式开业。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550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卸载和运输材料。这家大型收容所医院有40个病房,每个病房有50张床位和2000张床位。
2月20日,由CCCC第二航空局承建的中国光谷日海方舱医院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医院位于潜龙岛科技园李淼路6号,占地283.3亩。它是由原武汉米德兰集团旗下的日海工业园区工厂改造而来。厂区内有4个钢结构厂房,总面积约54000平方米,改造后可提供3690张隔离床。
中央企业情怀:温暖心灵保护,打造爱的港湾
建设掩蔽医院是武汉战争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月5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晨表示,方舱医院可视为诺亚方舟上的一个“小木屋”,它利用最小的社会资源和最简单的场所变化来实现尽快扩大接纳能力的目标。“这不是一个‘最佳政策’,而是一个可取和现实的政策。”
谢天谢地,武汉的收容所医院不是一个简单的隔离点。在急救医疗队的支持和中央企业的配合下,其救治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月15日,由中国建设第三局绿色投资公司牵头的武汉开发区转口防护医院顺利交付使用。医院有960张病床,配备大功率空音、无线路由器、图书馆角、电视、音响、集成淋浴房等设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医疗环境。
这家医院策划了十个“暖心设计”。例如,引进1000米宽带,每个床边设置一个无线路由器,实现医院区域内wifi信号的全覆盖,患者可以随时顺利地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和观看在线节目;床的周围有一条温暖的黄光带。夜间睡眠区的大灯关闭后,亮度较弱的暖黄灯带可以自由打开,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利用bim技术优化各种管道,合理设置床边插座,方便患者在床边充电;精心安排的绿色植物,加上空的供应,给医院增添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帮助病人身心愉快,早日康复;一体式淋浴房的位置充分考虑了人的流动路线,一天24小时供应热水,方便病人快速洗热水澡。
中国建设第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造的每一家收容所医院都在努力打造一个爱心港湾。
武汉正通过借用大型场所来治疗轻度病人,逐步解决床位短缺的问题。
上述热心的设计离不开许多中央企业在能源、安全供电和电信方面的支持和保证。
“夏经理,黄陂区第一中学体育馆‘方木屋医院’立即投入使用。它每天需要大约2000升柴油用于取暖和供电。第一批石油将于今天到位,请中石化一定支持它!”
2月11日中午,中国石化湖北省武汉市黄陂石油分公司经理夏军接到了这个紧急电话。
武汉黄陂石油分公司主动将党员突击队分成两组。一名负责组织准备分发石油产品的车辆,并按时将它们运送到指定地点;另一个负责解决石油运输和储存设备的问题,确保避难所医院石油的安全使用。
晚上7点,两名党员突击队员陆续到达卸油点,将1万升柴油送往黄陂一中体育馆的防空洞医院。
晚上10点,黄陂一中体育馆收容所医院迎来了第一批患者。看着从锅炉到避难所医院的持续供热,队员们特别高兴...
近日,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成立了132名党员突击队,主动了解需求,紧急向位于武汉市黄陂一中体育馆和红山体育馆的“避难所医院”发放2.6万升油品,以确保医院内供电、供热、食品供应等各种油品的供需。
2月15日,武汉市江安区政府决定在长江新城建设一座拥有3500个床位的方舱医院,要求在一天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建设。
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紧急联系,全力投入应急战斗。公司成立了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客户服务、配电、运输、检验等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总部,负责指挥3500张床位的照明、供暖、医疗、充电等全方位供电保障的应急建设任务。
武汉供电公司吉吉集团成立了工程项目部,连夜调集了160名工程管理、现场施工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
2月16日凌晨2点,武汉供电公司集集配电分公司连夜完成了施工图纸的绘制和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
经过一整天的施工,2月17日上午0: 30,安装并测试了三个环形网络机柜和七个箱式变压器,工程完成。工程验收合格后,根据电力调度安排,2月17日下午3时15分,经过各段分级开关的试送,长江新城防空洞医院成功送电一次!
中国建材集团公司下属的北新建材,在协助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医院等10家医院后,协助了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第11医院——方舱医院。三天之内,北新建材组织了五辆大卡车前往施工现场,共运输了9504平方米的石膏板、25800米的轻钢龙骨、174000个自攻钉和一些配套材料。在方舱医院的建设中,也部分采用了世界上最早由北新建材创建的鲁班通用板。
为了全力支持武汉方舱医院的通信建设,中国移动迅速启动建设任务,建立了方舱医院信息数据库。到目前为止,384个基站已经被紧急扩展到最大配置,并且网络被精确优化,可以满足45万人的通信需求。截至2月19日,中国移动已在武汉40个已投入使用或在建的方舱医院完成了移动通信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立了7×24小时全业务监控机制,实时监控方舱医院涉及的基站、专线等通信设施的性能。一线人员将定点值班,随时响应故障排除,配合方舱医院改造工程,持续开展现场网络测试和优化工作,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除了确保各种类型的稳定和顺利供应,收容所医院还采用新技术。2月18日下午15: 15,700公里外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医疗中心的专家利用中国电信5g技术远程控制黄陂体育馆广场医院的超声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自从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这是第一次使用5g远程诊断和治疗技术来治疗COVID-19患者。
2月14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支援队进入黄陂区体育馆掩蔽医院。为了尽快将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和杭州分公司在接到支持团队提出的远程医疗通信保障需求后,联手快速部署两地5g网络建设的优化工作。武汉分公司在24小时内完成了黄陂体育馆掩蔽医院区5g网络信号的覆盖。
武汉的许多工厂和仓库都参与了收容所医院的改造。在汉国有企业中,空的房间也被拨出,以无条件地支持防疫工作的决心。宝武集团武汉钢铁体育中心腾空了23500平方米的厂房和大厅,用于重建青山防护医院。2月13日,武汉钢铁运动中心收容所医院使用开放式小木屋治疗患者,共有388张病床。截至2月18日18: 00,收容所医院共有368名住院患者。2月19日15: 30,第一批20名COVID-19肺炎患者出院。
目前,武汉正准备再建19家木屋医院,收拾收拾汉中战场的企业,继续为木屋医院的一线建设而奋斗...(国有媒体记者饶恒报道)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抢建“生命方舟” 中央企业紧急驰援建设武汉方舱医院纪实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