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长沙3月25日电(记者张语倢)阳春三月,50岁的向天顺站在村里一万亩的茶园里,他面前的满山茶园与特色民居融为一体。他摘下一片新叶子,对记者说:“这叶子可以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

湘天顺所在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爱口村,位于群山环抱的西玛河两岸。村里的土家族、苗族、汉族都以“品”的形态生活,和睦相处。这里素有“百年苗江茶谷”之称,还可以看到明代湘西黄金茶叶交易场、古江南长城沿线专为茶叶边贸而建的苗江要塞等历史遗迹。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向天顺在爱口村有很高的威望,不仅因为他是村党委书记,还因为他多年来带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把这个贫困村变成了著名的“小康示范村”。

湘西自治州是湖南贫困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吉首是州府,2013年仍有43,153名穷人。位于深山中的爱口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改革开放之初,这里95%以上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家乡贫困落后的痛苦中,向天顺决心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之后,他考上了大专,毕业后进入了爱寨镇政府工作。

向天顺发现,周边村庄的茶业已逐渐形成规模,当地人通过种植和销售茶叶成功地增加了收入。然而,尽管种植茶叶在他们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没有品牌和市场,村民们没有种植茶叶的动力,大多数人选择外出工作。这导致该村成为“空心村”,加剧了发展乏力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向天顺看在眼里,心中焦急。为了振兴家乡,他毅然辞掉工作,于2009年回到了村子。他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吉首市领导成立了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并与两个村委会的干部一起,动员群众恢复茶园,种植当地的“金茶”。

之后,为了扩大销售,向天顺去了怀化、长沙、重庆等茶叶批发市场和品牌茶馆“卖”。努力工作是有回报的,爱口村的茶叶因其良好的品质和口感逐渐被市场认可。

在过去的三年里,爱口村依靠130亩母茶发展到4000多亩,其中1800亩茶园可以恢复。人们开始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2年,吉首市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推进“一人一亩茶园”扶贫计划,即农民开发一亩黄金茶,政府免费提供2500株茶苗,每亩奖励800元,深翻奖200元,连续两年稻田开发奖500元,化肥100元。利用东风,在爱口村开发了6000亩黄金茶。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2014年,向天顺被村民选举为村支部书记。向天顺看到湘西黄金茶的主导产业,带领村支部的两个委员会,通过党员和群众大会,向全村宣传发展茶的重要性。

村党支部还注册成立了公司,将涉农资金整合到原有股份中,与合作社签订了持股协议,每年按总股本比例分红,通过分红保护茶农的基本利益向天顺说,每年村党支部还召集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让茶农掌握种植技术。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日益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渐渐地,一小部分被占土地上的村民也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从反对封锁工作转向积极支持他们。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吉首市在选择产业扶贫样本时借鉴了帕斯的经验,将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产业,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和茶叶旅游整合四个环节,出台了茶叶奖励和补贴政策,注册了“湘西金茶”品牌商标,将帕斯村与周边贫困村合并为一个新的“帕斯村”。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向天顺带领村民继续努力,通过统一种植、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使金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2017年,依靠茶叶和旅游业的融合,爱口村成功摆脱了贫困,在国外工作的村民也回国种植茶叶。

现在,合作社成员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50户增加到780多户,超过3000人,村里种植的茶叶面积已经超过15000亩。该合作社已经带动了8个周边城镇的20个行政村种植了6万多亩茶叶,并带动了1万个贫困家庭建立了脱贫档案。

石明华,一个70岁的贫困家庭,在2014年加入合作社种植金茶。今年,老年家庭的年收入也超过了16000元;五保户很富裕,家里有1亩多的金茶。每当他们在旺季采茶时,他们都会请工人帮忙。每天至少收集13公斤茶叶。每年,合作社都以不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但劳动力成本除外。一天的净收入也在680元左右...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农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平台和产业。有了这些东西,村里的人就想不到发财了。”向天顺表示,今年,我们正在大力建设“爱口茶游镇”,探索三次产业融合的新途径,全面推进农村振兴。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