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5字,读完约5分钟
阿拉善盟位于祖国的边疆,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这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障碍。它也是自治区发展民族团结和进步的关键联盟之一。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联盟总人口的23.8%。
阿盟成立30多年来,阿拉善各族人民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传统,把四项原则贯彻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始终,努力把民族团结的生命线绑得更深、更牢,使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上绽放。
坚持承担政治责任。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坚持党管民族工作的方针,坚持民族工作的主线,树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当政治排头兵,担负守卫阵地的重任,以强有力的团队抓规范,不断增强了阿拉善各族人民的坚强政治决心。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落实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成立以团委书记为首的领导小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团,自觉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我们要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年度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把民族工作纳入党委、人大、政府和CPPCC会议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规章制度,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视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深入开展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工程,积极搭建干部创业平台,选拔优秀先进典型,激发干部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坚持宣传的多样性。为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友爱、积极进步、自强不息的良好社会氛围,阿拉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分七步走。广泛宣传、搭建平台、开展典型活动,不断巩固团结奋进的合力。利用学习力量、阿拉善日报、阿拉善民族团结、微信公众平台等新闻媒体,以我祖国和我祖国的世界母语日为载体,向人民宣传乌兰齐木精神,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间文化等宣传教育。被广泛执行。它制作了关于民族团结和进步的优秀故事片、公益广告和微型视频,如《沙漠中的民族团结之花项橐常常凯生》。在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东风镇、阿拉善博物馆等国家和自治区,积极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的作用。它还创造了许多具有优越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遗址和民族文化广场,如环绕蒙古唐卡的马松阿拉善民间文化遗产和教育中心。以额济纳旗人民为代表的三益旗国防建设政府、戈壁红星南社、党的十九大代表云韵·苏依拉等优秀典型人物,对农牧区扶贫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先进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到目前为止,阿拉善盟已有9个模范集体和12个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表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表彰了48个模范集体和65个模范个人。三面旗帜都成为国家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包括阿尤旗在内的三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团结和进步模范单位。包括阿尤旗在内的16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团结和进步模范单位。
坚持在夯实的基础上创新。阿拉善联盟结合自己的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和民族文化特点,明确表示玫瑰不能种在石头上,棕榈树不能在沙漠中生长。创新启动了六个民族团结进步新项目,不断激活民族工作创新动力。积极搭建新平台,以委员会为中心,形成工会、旗(区)、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联合工作模式,形成联合工作合力。积极探索新机制,建立城市民族工作服务和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按照“一村一策一居一品”的要求,建设特色村镇和精品社区。积极拓展新模式,深入实施互联网加民族团结和金融媒体创作工程,积极搭建网上文化交流和共享平台,利用新兴媒体促进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争取新项目,结合以兴边富民为特色的村庄建设,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两级项目资金,形成以创建和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模式、以示范模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双拥双带”新模式。积极弘扬新文化,探索和实施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六大工程,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推进阿拉善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推广和转化。
坚持落实民生。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的关键一年。阿拉善盟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为主线,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与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团结农牧民增收致富,解决基层突出问题,不断挖掘创造价值的潜力。依托阿拉善特种沙产业、骆驼产业、优良林果业、有机农业、全球旅游等专项重点项目,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农村振兴、消除贫困、民族团结、人文教育、民族团结、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自2004年以来,阿拉善盟累计实施兴边富民工程2.98亿元,实施项目303个,涉及文化、卫生、教育、养殖、安全饮用水、住房改造、少数民族手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在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全区所有已建档登记的贫困户都已退出,两个自治区的所有贫困旗帜都已被摘掉帽子,贫困发生率已降至零,全区率先脱贫,村庄和旗帜也已脱帽。城镇失业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入学率等民生指标均居全区前列,以创造就业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找到了一条新路。(魏强,刘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四个坚持”:阿拉善民族团结的实践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