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0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向冷板凳上火热的心致敬
新华社记者陈芳和董瑞峰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一年一度的盛大仪式。两位最高奖项获得者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坐在主席台上向其他获奖者颁奖,这是国家对优秀科研人员的最高褒奖。
几十年来,刘永坦和钱七虎这两位“伟大的工匠”为祖国的海洋和边界安装了“千里眼”,另一位则致力于铸造“地下钢铁长城”。两位垂暮之年的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8年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
愿意坐在长凳上,成为一个挖井者是基石和基准。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是此次科技奖励大会的获奖者之一,他以数学为毕生事业,并取得了30年来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为了解决高速铁路的空气动力学和碰撞安全问题,中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高山高原环境下奋战了20多年,为铁路的六大提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从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到成果发表或应用的平均时间为11年,近10%的项目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和积累。
科学是一门诚实的学问,它没有虚伪和骄傲。科学家最宝贵的品质是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从这些获奖者身上,人们感到研究人员对名利无动于衷,愿意孤独和努力工作。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南人东,从袁隆平、孙家栋等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到坚守岗位的千千普通科研人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每一个伟大国家的重型装备和每一次科技创新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心血。
板凳可以是冷的,科技报国的心一定是热的!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与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历史性的交汇。我们既面临着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可能扩大的严峻挑战。基础研究仍存在不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全社会鼓励和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等。我国科技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由人才驱动的。为使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资金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和成果转化方面的自主权,以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和创造力。
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热心肠可以“热”冷板凳的时代。把握大势,抓住机遇,面对问题,面对困难,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将成为新时代的先锋,必将为奋斗者写下精彩的答案。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新华时评:致敬冷板凳上那颗火热的心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