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中国资产管理协会的最新数据,2018年新基金基数的规模增加了1万多亿元,占公共基金规模总增幅的71.4%。
尽管2018年对商品基地的监管最为严格,但在整体市场环境不佳的背景下,商品基地仍以绝对的交通优势成为2018年最大的交通王。据业内人士称,2018年基础规模的主要增长主要来自机构认购,而非个人。
货运基地的规模不是下降而是上升
2017年底,商品基地迎来了最严格的监管,先后出台了18项法规,重点是禁止商品基地的规模。相关细则主要包括货运基地不得进行任何扩大规模的宣传,包括在开放的朋友圈或个人微信上推广。同时,严禁急于扩大商品规模,尤其是规模超过风险准备金200倍的公司。
到2018年底,这个货运基地艰难地度过了最严格监管的第一年。今年,商品基础不再包括在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中,它曾因边际货币宽松而面临规模和收益率双重下降的困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基金行业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基金基数总体规模将上升而非下降,这仍是公共基金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
根据基金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2018年末),公共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共基金规模约为13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同时,根据风能数据,截至2018年底,货币规模达到8.15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1万多亿元,增幅为14%。虽然规模受到严格控制,但2018年以商品为主的规模增长仍占公共资金总增长的71.4%,具有绝对的流量优势。
其中,许多基金公司的货运基础甚至达到了1000多亿元。据风能统计,2018年,8家基金公司的货基规模增加了近1000亿元,实现了巨大增长。
这八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建行、南方、广发、汇天富、国泰、Boss、华安和中欧,2018年的基础增长超过920亿元。其中,前四家基金公司的货基规模增长超过1000亿元,分别达到1549.74亿元、1208.45亿元、1186.96亿元和1109.42亿元。
货运基地成为机构基金的避风港
根据CICC的固定收益研究报告,今年股市继续下跌,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仍流向低风险的商品基础和债务基础。机构资金成为本轮货运基地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北京一家公开发行的固定收益投资基金的经理还表示,2018年基础规模增长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公司等机构基金。对于机构而言,与债务基础相比,货物基础有几个优势:第一,年收入较高,流动性较好;二是采用摊余成本法,净值波动较小;第三,基金分红可以免税,免税后的折算收益率可以达到4%以上。
研究发现,2018年第三季度,机构认购了大量的商品基地,第三季度商品基地的规模明显扩大。据风能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商品基地规模增加4851亿元,达到8.92万亿元,占全部资金的比重继续上升,达到67.46%。
根据上述研究报告,与过去不同,第三季度货运基地的主要规模增长并非来自零售认购,而是来自机构。一方面,一些机构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另一方面,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商品基础的相对收入增加,使其对机构更具吸引力。同时,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短期融资券和同业存单的利率变化最快,由于采用摊余成本法,商品基础的波动性明显小于债券品种。此外,由于旧产品仍有资金池管理,一些投资组合包含许多估值调整缓慢的非标准产品,因此此类产品的利率调整滞后。因此,第三季度主要投资短期债券的机构将更青睐商品基础。(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强监管下货基规模不降反升 成2018年最大“流量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