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重庆1月15日电(记者宋丽)在隆冬时节,重庆万州区龙驹镇龙溪村的一千亩茶山依然碧绿。重庆渝淼林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晓升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准备茶叶基地的土壤和杂草。

今年是张晓升在龙驹镇宝坻种植茶叶的第六年。因为种植技术已经到位,所以好处还不错。

“种茶不容易。每个链接都有一篇很棒的文章。近年来,在科技委员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张晓升的科技委员包括重庆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钟傅颖和万州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茶叶专家刘翔。

龙溪村山又陡又陡,以前很少有人喝茶。为了让这个新产业走得更稳定,钟和其他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工作,经常蹲在地上教农民怎么做。

“在种植茶叶之初,老张确实缺乏经验和技术。例如,他们过去认为密植可以增加产量,每亩种植5000多棵茶树,有些地方密度太大,甚至连人的脚都进不去。”因此,钟及时向企业指出了问题。

“茶树种植过密,会导致地面的气密性和高湿度,容易引发病虫害。”钟说,听了他的建议后,企业将平均亩产量减少到4000左右,茶树行距保持在1.5米左右的标准范围内。“结果,病虫害的概率下降了。它解放了空,这更便于农业机械的操作。”钟告诉记者。

重庆万州:“科技下乡”巧解“深贫”

龙驹镇是重庆18个贫困镇之一。产业发展乏力一直是制约龙驹镇脱贫的难题。在脱贫过程中,龙驹镇被重庆市科技局扶贫小组确定为扶贫对象。“如何做好龙驹的‘脱贫’工作?我们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密集型扶贫群体的产业优势,以科技促扶贫。科技委员们钻入深谷,护送农民脱贫。”重庆市科技局龙驹镇扶贫小组副组长罗说,目前,龙驹镇从茶叶、蔬菜到猕猴桃、中草药,农民都在努力发展扶贫产业,有专业的科技团队在幕后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重庆万州:“科技下乡”巧解“深贫”

在龙驹镇的吴彤村,一只强壮的芦鸡被放养在山里,一些芦鸡振翅快速穿梭在树林中;其他人在草棚鸡舍里悠闲地漫步,啄一会儿,打一会儿盹...

"鲁花鸡是专门从山东省汶上县引进的一种“扶贫鸡”. "。重庆名森盛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牟聚峰表示,这种鸡抗病力强,肉质好,非常适合万州本地养殖。

目前,吴彤村明森盛翔公司的养殖规模已达到1.2万只,也带动了周边地区400多户农户零散养殖4万多只鸡。

“从科学确定每亩土地的饲养量到准备合适的颗粒饲料...为了解决鲁花鸡的适应性和原生态养殖问题,重庆三峡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专家几乎全程跟踪我们的项目。”牟菊峰介绍。

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这些词,在龙驹人的眼里曾经是陌生的,也是“行走”到田野。其中,鲁花鸡良种引进龙驹后,国家鲁花养鸡场西南基地成功建成。明森盛翔公司也被评为重庆市农业科技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00万元。

重庆万州:“科技下乡”巧解“深贫”

严巨峰说:“鲁花鸡是一只‘扶贫鸡’,现在它插上了科技和金融的新‘翅膀’,肯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重庆万州:“科技下乡”巧解“深贫”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