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9字,读完约8分钟
目前,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已成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载体。4月17日,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发布了《中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互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反洗钱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互评价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反洗钱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广东反洗钱工作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成果?如何面对反洗钱的新挑战。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你能简要介绍一下相互评价的相关背景吗?为什么相互评价被高度重视?
白鹤祥:fatf是目前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也是全球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标准制定者。中国于2007年正式加入该组织。金融行动工作组敦促成员国通过定期相互评估执行国际标准,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遏制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活动。
2018年,金融行动工作组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相互评估。中国人民银行与反洗钱部际联席会议各相关成员单位一起,对此做了精心准备,并与评估小组合作,成功完成了相互评估。2019年2月,金融行动工作组第三十届第二次全体会议审查并通过了该报告。
毫无疑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方面,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历史使命中,作为fatf成员,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规则的不断加强和扩大,反洗钱已经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工作。可以肯定地说,《报告》的成功通过将为中国建立新的开放经济体系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与上一轮相互评估相比,本次相互评估中中国反洗钱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你认为当前反洗钱工作面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白鹤祥:中国在2007年接受了最后一轮相互评估。鉴于相互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与2012年新的反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国际标准相比,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监管机构、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一道,推动了中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体系的完善。在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偷税监管体系和机制的意见》,标志着反洗钱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在制度建设层面,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反洗钱政策法规,弥补了监管体系的不足,为反洗钱工作的继续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风险防控层面,中国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风险评估报告》,首次系统全面梳理了中国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工作成效方面,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反洗钱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反洗钱监管范围从传统金融机构扩大到特定的非金融领域,监管原则从“以规则为基础”转变为“以风险为基础”,监管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移交的线索和破获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金融情报支持更加有力;反洗钱国际合作逐步深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相互评价为中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中国面临的国际反洗钱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会议之前,国际社会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反洗钱工作肩负更多使命;国际标准越来越严格,反洗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海外监管力度加大,反洗钱工作压力明显加大。我们必须坚持反洗钱风险底线,将合规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同步,走出去之路才能稳定而深远。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广东,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来完善辖区内的反洗钱体系?
白鹤祥: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强有力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入贯彻“风险为本”的原则,坚持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围绕提高效能的目标,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新方法,推动辖区反洗钱工作取得新突破。
首先,创造性地进行风险评估。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构建了“风险模式指数和风险因素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性强的风评价方法。从试点风险评估开始到2018年底,辖区内70家志愿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完成,为总行完善政策制定提供了示范支持。
二是探索建立风险事件监控机制。科学设计风险事件统计报表,不断收集洗钱风险事件案例,不断丰富辖区风险事件数据库,深入研究洗钱风险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实施精细化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构建连锁风险监管模式。以分类评级、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为出发点,准确定位短板机构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督促债务人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构建贯穿辖区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控制和管理的一体化风险监管模式。
四是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反洗钱监管台账、检查软件、调查系统等电子平台的建立和优化,有效保障了反洗钱工作的高效开展。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作为反洗钱工作的直接体现,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年来在配合反洗钱及其上游犯罪活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白鹤祥:我主要想从两个方面谈一谈。首先,反洗钱是发现洗钱和上游犯罪线索的重要来源。仅2018年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就收到全省金融机构上报的1723条重点可疑交易线索,经过分析判断,向外界传递了729条线索,充分显示了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预警系统的逐步成熟和强大威力。
第二,反洗钱是打击洗钱和上游犯罪的有力武器。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协助调查机关查处735起案件,破获非法集资、涉毒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地下钱庄、骗税等案件78起。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反映了跨部门执法合作的成果,也显示了反洗钱措施的威慑作用。
可以说,广东反洗钱工作在打击洗钱和上游犯罪活动方面提交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广东正面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随着三地各种资源要素更加便捷高效的流动,在监控跨境资金、防范和控制洗钱风险方面将面临哪些挑战?下一步,你对加强三地反洗钱监管合作有何想法?
白鹤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在于千年不遇,但同时,由于制度差异等因素,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三个司法管辖区。反洗钱监管框架和监管规则存在较大差异,跨境反洗钱监管合作面临困难;另一方面,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试行一系列金融创新政策和资本开放措施,这将释放资源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积累。如何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合作,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深入探讨。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希望深化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下,推进粤港澳反洗钱监管规则衔接,着力完善三地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偷漏税监管合作协调沟通机制,探索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本交易监测分析合作,全面防范洗钱风险,为大湾区建设保驾护航。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随着金融技术的创新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式、新的模式和新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在反洗钱监管方面将面临哪些挑战?将遵循什么样的监管思路?
白鹤祥:随着金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呈现出跨地区、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金融交易越来越频繁,交易速度明显加快,洗钱活动更加隐蔽和难以发现;新技术发展与传统金融业务的紧密结合、金融业边界的模糊以及以创新为名逃避监管,给反洗钱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风险底线,给空创新和发展,并平衡创新和安全的关系。当然,这也对监管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金融技术发展的反洗钱监管模式,加快新技术与金融监管的融合,提高风险感知和预判能力,增强监管的专业性和渗透力,妥善应对金融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在新起点开启广东反洗钱事业新征程 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