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6字,读完约2分钟

他们一见面,李月兰姐姐的话就开始了。她指着自己身上的拉祜族服饰图案,主动回答:狗牙花代表什么,拉祜族是如何迁徙到双江定居发展的?

山路弯曲,穿过许多茶园,谈论议题小组。两个年轻人走上前来,尊敬李姐姐。2015年底,当李月兰第一次来的时候,情况并不是这样。年轻人看着她的眼睛:你不是来领补贴的!当时,李月兰被双江市人民代表大会拉祜族自治县派出,成为该县年龄最大的女干部――她将在两年后退休。

整天山里跑 扶贫有一套(爱国情 奋斗者)

双江位于云南临沧。亮子集团是双江蒙库镇邦都村的一个集团。29户是拉祜族,其中25户是有固定卡的贫困家庭。亮子集团只有三台电视机;这里有26栋危险的建筑,人们和牲畜住在一起;为了帮助穷人盖新房子,旧房子必须拆除,但是有一栋房子已经半年没有拆除了...

整天山里跑 扶贫有一套(爱国情 奋斗者)

李月兰来到“唱、跳、说、压”:和“害羞”的拉祜族一起唱、跳,很快融入,彼此靠近;会议多次谈到脱贫的好处,特别是住房补贴和贷款政策;一旦你的思路清晰,“按下你的指纹”。很难说这容易做到。在那段时间里,李月兰常常在晚上一两点钟很忙。她18次到家中动员人与动物的分离,协调李与李一家的基金会纠纷20多次...

整天山里跑 扶贫有一套(爱国情 奋斗者)

李姐姐有很多扶贫经验:帮助拉祜族的关键是思想工作,我理解他们的话和恐惧;我告诉他们,拆毁房屋和从事工业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发展;老、中、年轻的分离有利于“精确”推理;选择一个好的领导者非常重要;摆脱贫困是暂时的,未来的巩固和改善才刚刚开始...

整天山里跑 扶贫有一套(爱国情 奋斗者)

两年后,亮子集团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所有的贫困家庭都住在新房子里;养殖小区和甘蔗产业从无到有,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村民自治支撑着脊梁,村规民约培育着良好的风俗习惯。

李姐姐说,摆脱贫困和解决困难是累人的,但做点什么是快乐的。她出生在拉祜村。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很难在四季中看到一粒米。她说:“摆脱贫困是几代人都不会遇到的大事!”

现在梁紫竹已经脱贫,李姐姐已经退休,但她比以前更忙了。作为县宣传员、调解员、高级体育协会副会长、拉祜族研究会副会长,李月兰还指导国内外学生学习拉祜族文化。在山里跑一整天,问她是否累了。她摇摇头,笑着点点头:“可惜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没有发扬光大!”

整天山里跑 扶贫有一套(爱国情 奋斗者)

《人民日报》(02版,2019年5月12日)延伸阅读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整天山里跑 扶贫有一套(爱国情 奋斗者)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