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4字,读完约6分钟
“知道房子漏水的人都在天上,知道政治损失的人都在地下。”倾听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从古代诗歌收藏到今天的网络,虽然形式在变,但核心依然存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网线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渠道,使得舆论更加顺畅和快捷。
天津作为北方水运发达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管网、管网、展网”理念,成为网络信息工作创新发展的成功典范。从倾听民意到传播民意,从网上信访工作的单一“喉舌”到融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于一体的新型政府媒体,通过天津市委网络办公室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网上信访天津”谱写了干部群众的“心连心之歌”,描绘了一个政治声音与民意的“同心圆”。
一年五次“涨粉”:“华丽转身”政府媒体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各地各部门决心创新,多措并举,开创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新局面,推动网络信息事业向前发展。
天津市网络办公室社会评价处处长张伟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天津网信”在2016年1月刚刚注册时,推出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网信有关。随着网络信函业务的发展,2017年10月,“网络信函天津”也进行了改革,从单一的网络信函工作发布平台转变为综合性的新型政府媒体。
“现在我们的公共账户有22000多名粉丝,而一年前只有4000多名。过去,关注我们的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在过去的一年里,普通网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张伟说道。
随着公众关注度的提高,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应该跟上网民的需求。张伟告诉记者,目前,公开号码是一天推三次。上午,第一组主要关注时事政治,下午第二组关注网上来信工作,晚上第三组关注综合文章。今年1月以来,负责公众人数的人数从1人增加到4人,创意的种类扩大了,创意的数量通过文字、插图、h5、短片和动画等各种形式增加了。
与此同时,在应对一些突发舆情事件时,“天津网信”积极回应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资深记者的稿件,包括深度经济分析稿件和科普解说文章,有效引导了网络舆情。
倾听民意,传播民意: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孟夏津城,杨柳堆烟,海风吹拂,潮水奔涌。第三次世界情报会议再一次‘开花’并带来了智慧上的巨大成就……”这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次世界情报会议期间,“天津网信”在“金门巷”栏目发表的文章《智慧·靳辉·全能——第三次世界情报会议巡礼》的片段。美丽而有意义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是本专栏的独特之处。
“为了提升网络的正能量,清理网络空,我们在‘天津网通’开设了‘金门巷’栏目。“李”与“李”谐音,说明本栏目内容主要与网上评论有关张伟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金门巷”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重点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理论前沿、网络安全和信息建设,鼓励全市学生、离退休干部、在职基层干部和网民积极创造和贡献。
“很多网民特别关心时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将有一个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把他们的想法汇集成一本书,并使用简单易懂的“网络词汇”向政府和社会传达信息。对时事的真实看法也起到了反映民情和民意的作用。”张伟说道。
记者了解到,自一年前推出以来,“金向”栏目已经从网民中推近300篇精美文章。从今年1月开始,公众号也为公众推出了“四海之声评价”在线评价大赛,每周根据时政热点设置一个小主题,鼓励网民积极投稿。“我们设立了月度优秀稿件和年度十大优秀稿件等奖项。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不在乎回报。他们只需要一个发言的平台。”张伟说,这一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
一百多年来,东西方文化在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牵手”,上演了无数精彩的传说。为此,“天津网信”专门开设了一个以历史、文化和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网信文化”栏目,每周推出一次,通过图片、文字和中英对照的方式讲述天津的变化。熙熙攘攘的五条大街,承载着沉重历史的小楼,见证着天津工业腾飞的旧机床...黄色的历史在这里变得生动感人,书写着晋城丰富的底蕴和无限的魅力。张伟告诉记者,“网信文化”已经成为最受公众关注的栏目之一,许多文章已经成为网民争相转发的“爆炸性热点文章”。
此外,《天津网信》的固定栏目还包括宣传网络公益的“爱心e-block”、提升网民素养的“中国好网民”、弘扬传统文化的“网络中国节”。“我们通过扎根和讲故事使内容更有吸引力,这样公众人数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张伟说道。
打开你头上的“金门”:在多个平台上唱出好的声音
"传递指尖的正能量,唱出天津的好声音."正如公众账户的介绍所言,“天津网信”已经从微信向其他新媒体平台迈进,引领全市网信系统的政府新媒体矩阵唱响“金门”的好声音。
据了解,目前,“网信天津”已经在百度、人民、大丰、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上跨平台落户,推送的内容主要是公众账号的原创文章,大大扩大了其影响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喜马拉雅山定居,叫做‘净听天津’。”张伟告诉记者,每个平台账号的关注度都在稳步提高。
要做好政务新媒体,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打开我们头脑中的“吉尼斯”。在众多省级网络信息部门中,天津市网络信息办公室是第一个“吃螃蟹者”,率先开设颤音官方账户,通过航空摄影和随机拍摄,发布天津旅游文化、市容和重大事件的短片。
张伟介绍,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天津网通”推出了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为主题的“拿在手里”颤音挑战赛,网友可以拍摄一段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视频并上传到主题中。“当市民们参观举行智能会议的场馆时,拍摄了大量视频。两天的观看人数达到480多万,取得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除“天津网信”外,为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新媒体宣传集群优势,2017年,天津16个区级网信账户也在微信、标题号等新媒体平台集中结算。通过创建新的网络信息媒体矩阵,全市网络信息系统的良好声音在手掌中实现了同频共振。
“宣传越新颖,网民越喜欢。作为政府事务的新媒体,我们不断拓展思路和视野,丰富宣传方式和手段,努力贴近网民。”张伟认为,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到来,新的政府媒体应该融入其中,积极探索智能政务的实用途径。他表示,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天津网信”将努力推动天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为“天津智能港”建设做出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筱筱)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网信天津”转身记:小小公众号绘出政声民意“同心圆”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