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3字,读完约5分钟
自2018年以来,政策大力释放了为小型和微型经济体融资的好处。“两增两控”的监管要求对国内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艾分析(Ai Analysis)5月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小额信贷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到2020年,小微经济体包容性信贷余额将达到14万亿元,年均增长2万亿元。
然而,尽管小额信贷在未来必将迎来一个可观的增量市场,但由于行业的运营特点,小额信贷的渗透率还不到20%。拥有3亿多人口的庞大小型和微型经济很难被传统银行系统的金融服务完全覆盖。
爱情分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张洋认为,这种情况不会一成不变。换句话说,在金融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桎梏开始被打破。
3 . 3亿小型和微型经济体
小微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中国有多少小微企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初划分的最新标准,小微经济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1亿户;第二类是自营职业者,大约有5000万人;第三类是多产农民,约有1.8亿家庭。根据这一计算,中国小型和微型经济体的数量约为3.3亿。
小额信贷通常是指为小型和微型经济体进行债务融资,其核心是信贷服务。艾分析认为,从行业的实际供求情况来看,小额信贷是一个典型的供方驱动型行业,大量小微经济体都渴望获得金融服务。有许多小型和微型经济体,但它们的业务连续性很差,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期。
这一特点给小额信贷行业带来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渗透上限低;第二,风险控制需要跨越经济周期的能力,门槛极高。
自2018年以来,中国“两增两控”的监管要求对国内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尽管该政策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值,但该政策并不能解决服务流失客户的问题。传统银行仍以大型企业的原有子公司、孙公司和当地龙头企业为典型客户。“目前,银行服务小额信贷的差异化路径主要表现为:五大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主要服务小额信贷主客户,如大型企业的子公司和孙公司,创新集中在担保贷款领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地区性银行必须努力实现客户流失,更好地为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经营农户等客户服务。创新集中在信贷领域。”张洋告诉《经济观察报》。
如何打破不可能的三位一体定律?
在金融市场上,传统的小额信贷技术中普遍存在一个被接受的“不可能的三位一体”定律,即操作效率、风险控制和信贷规模,这三者不能兼得。
然而,从一些迹象来看,这项法律现在似乎开始瓦解。
消费金融业务是信贷创新的第一个渗透领域,它解决了消费金融通过网上信贷过程向全民扩张的问题。
张洋认为,小额信贷技术和消费金融的推广路径是相似的。然而,与消费金融相比,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难以提高,效果检验周期长。
“核心原因是小型和微型经济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大,它们对跨越经济周期的信贷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上行周期的有效风险控制模式可能经不起下行周期的考验,风险控制创新失败率高。一旦信用产品的风险控制失败,它将付出非常高的试错成本。与此同时,有关小型和微型经济体运作的数据缺失,可信度低。”张扬说道。
据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小额信贷的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存放在各个政府部门,如中央银行信贷中心、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电力部门等。,另一部分存在于业务场景中,如交易、招聘、纳税和公司内部管理。因此,积累小微企业的业务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开放政府数据,从结果数据中预测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二是业务运营和管理相关场景的云化,从而掌握多维动态的业务信息。
张洋告诉《经济观察报》,一直以来,市场上的信用报告公司都试图直接解决商业场景的数据源问题,但是没有成功的案例。原因是数据源不在信用报告公司手中,而是在政府和场景云公司手中。征信公司很难直接与核心企业和b2b平台合作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有效渗透。
在一些子行业,小微企业云服务公司已经验证了自己的业务模式,成为各自行业的标杆,如零售云领域的赞誉、财税云领域的智能会计、云会计等。
张洋还举了商业车辆服务提供商狮子桥为例。该公司的业务重点是汽车贷款融资、汽车售后服务和整车干线物流,并为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其中大部分是个体户)提供包容性金融服务。整合商用车的全周期多场景价值是狮桥金融服务的基础。基于情景价值,该服务提供商试图解决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问题,同时推出了一些创新产品。
"狮子桥是商业领域的典型案例."张洋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分析说:“该公司拥有卡车司机的在线和离线业务场景和数据,这对于风险预期和控制来说更加可靠。”"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为14万名卡车司机/车主提供融资支持服务,贷款金额超过450亿元。据石桥统计,国内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75%,比大中型企业高1.2个百分点,而该公司不良贷款率低至1%以下。
石桥集团副总裁朱滔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普惠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客户群的自然信用资质较弱,不良率较高。第二,即使通过非常重的离线控制模式可以降低不良率,也很难复制和放大,也很难真正惠及成千上万的客户。”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3.3亿个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魔咒”:数据究竟改变了什么?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