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8字,读完约4分钟

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一直被认为很少涉及政治或国家安全问题。然而,最近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些机构“一谈到中国就变得苍白无力”,并经常以莫须有的罪名解雇中国学者,这损害了两国正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最近的例子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终身教授李晓江的实验室突然被该大学关闭。埃默里大学给出的理由是,李晓江“没有充分说明来自国外的资金,也没有充分说明他们在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工作范围”;李晓江说,他在中国的相关工作已经得到了学校的批准,学校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就关闭了他的实验室。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就在一个月前,美国著名的医学机构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解雇了三名中国研究人员,理由是他们违反了保密原则,没有披露他们与外国机构的关系。大约在同一时间,包括贝勒医学院在内的三个机构被要求调查八名中国研究人员。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中国学者成为攻击目标绝非巧合。曾在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工作的胃肠肿瘤学家谢克平在2018年被指控“非法持有儿童色情图片”,但这一指控完全不真实。最后,大陪审团裁定该案件是“没有证据,没有起诉。”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科学家肖星、陈等人都遇到过间谍案。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从法律角度来看,被指控的中国科学家或许能够重获清白,但他们的学术声誉却受到了重大打击。

今年4月,美籍华人联合会发表声明称,美籍华人科学家“生活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今年3月,美国华人生物科学学会、美国华裔血液和肿瘤专家协会和中国生物学家协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封题为“种族标签危害科学”的公开信,称中国人担心自己会被戴上有色眼镜,甚至被贴上种族标签。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近年来,“排华事件”在美国生物医学领域频频发生,这与美国政府施加的压力密切相关。去年8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致信数万家由他资助的机构,要求它们警惕外国政府对美国医学研究的所谓不当影响和利用。显然,柯林斯对正常国际科研合作的无端猜测将损害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不仅在生物医学领域,而且在美国和中国,中美之间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都受到整体影响。美国政府使用的常见手段之一是拒绝或推迟向美国发放签证。例如,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在马里兰大学举行的一次天文学会议上,申请参加会议的24名中国学者中只有6人获得签证;去年12月,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约300名中国人因签证问题未能出席。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本月中旬,一些美国国会议员也提出了一项议案,内容是所有申请在美国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公民,如果他们的研究课题在美国的“商业管制清单”上,应该征求“安全意见”,然后将申请材料送回华盛顿进行进一步审查。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面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中美差距的缩小,一些美国政界人士甚至一些学者扭曲了心态,有时中国科学家不幸成为众矢之的,正常的学术交流受到压制。

《科学》杂志前主编布鲁斯·阿尔伯茨(Bruce Albertz)最近写道,在一些政客的倡导下,出生在美国以外的人受到了不公平的诽谤,这形成了一种令人担忧且危险的新公共话语。这种“非中国人”的态度和随之而来的新签证政策阻碍了年轻人才来美国。

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英国信息服务公司科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乔纳森·亚当斯告诉新华社,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研究机构需要从世界各地招聘优秀人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参加比赛。

就在一些美国科研机构“一谈到中国就脸色苍白”的同时,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和特拉华大学等著名大学也发出信息,重申欢迎国际学生和学者,称基于国籍的疑虑将导致可怕的后果。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综述: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