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2字,读完约4分钟
在“2019红周刊富豪榜”中,美的集团的真正控制者何香健名列第一。根据他在2019年第三季度末持有的股份数量,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数字高达1218亿元。事实上,即使向前推进了几年,何香健的名字也已经进入了《红色周刊》的富豪榜前十名。
在a股公司的企业家中,何香健是改革开放前创业、改革开放后继续做大做强的少数企业家之一。当他跨越“两个时代”时,为什么他能在商界生存下来?
“解决就业”的“企业家精神”
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何香健,他只有小学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只是一名街道干部。因为辖区内企业不多,街道办事处很难帮助人们找到工作。这促使何香健率先发起“生产自救”,并联合居民集资5000元成立了一个生产塑料瓶盖的生产小组。
落后的机器和艰难的销售让生产团队的领导挣扎到了死亡线。直到1973年,随着一批民生工程的引进,何香健领导的“生产队”赢得了一些订单,经营发生了变化。此后,他们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转型,生产五金产品、汽车挂车制动阀、橡胶配件等产品。到1977年,由“生产集团”演变而来的“汽车配件厂”的年利润为2.6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改革开放后,何香健领导的工厂为国有企业生产风扇配件,并在此过程中成功生产了台扇。1981年,美的范诞生了。在电风扇广泛使用的时代,美的年净利润超过40万元。基于此,何香健希望成为电风扇的市场领导者。为此,他成立了一个研发部门,并从国有企业聘请兼职工程师开发新技术和产品。1984年,风扇市场竞争激烈,美的推出新产品“全塑风扇系列”,赢得市场领先地位。
当电扇市场蓬勃发展时,何香健也注意到了时尚的空色调产品。早在1985年,美的就有了自己的空设备厂。然而,到了1987年,美的空的月产量徘徊在200台左右,公司的经营入不敷出。在前一年,美的甚至不得不从员工那里筹集资金来度过难关。直到1988年,美的获得了进出口权,公司艰难的经营状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是社会还是资本”的特殊时期,在许多民营企业家踌躇不前的时候,何香健以独特的眼光继续推进美国的事业,包括投入巨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空调整产能,从全国各地招募人才,准备新业务等。
同时,何香健也抓住了股份制改革的机遇,为美的赢得了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并于1993年成功上市(广东美的,后更名为美的电器、美的集团、美的集团)。
上市后,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几年,美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除了空电风扇,还发展了微电机、金融、房地产、证券等业务,最终在1997年变成了一场灾难。1997年后,何香健带领美的专注于白色家电领域,同时实施事业部制,使美的重回快速发展的正轨。
1993年至2018年底,美的集团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23%;公司总市值较上市首日市值增长135倍,市值复合年增长率为22.7%;2014年至2018年的最低净资产回报率为25.63%。而何香健的股票市值也增长了109倍。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从美的发展史来看,1997年美的事业部制改革为其激活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这种分工体系是以分权制为基础的,以事业部和总经理为核心,事业部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绩效考核也很严格,如果达不到标准,事业部管理团队将集体辞职。
此外,Midea是2000年实施mbo的公司之一。这使得美的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因为它完全统一了管理层和企业的利益。美的集团现任董事长方洪波从美的管理层中脱颖而出。
所有这些构成了美的持续迭代的驱动力。如今,美的已从一家白色电力企业转型为一家全球技术集团,拥有四个业务领域:家用电器、空暖通空调法规、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以及创新业务。这也使得何香健多年来一直占据富豪榜前十名的位置。
时至今日,美丽依然保留着何香剑的精神。他说:“在美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而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创新。不变性是一条死胡同,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在空的房间里生存下去。”除了这个变化,他还问:“我宁愿慢慢走两步,也不愿走错一步。”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何享健:跨越“两个时代”的红周刊富豪榜首席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