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6字,读完约2分钟
中央台新闻(新闻网):46年前,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在河北省衢州扎根,把这片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水稻和谷物的河流。在过去的46年里,老一辈科学家在改良土壤和治理碱方面的奉献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来到衢州的村庄建立小型科技机构,并在田间写论文。
目前,正是葡萄树开花的时期。衢州前亚村郭连成的葡萄地里,每天都有村民来学习开花管理。去年,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在村里推广葡萄水肥一体化示范场,老郭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水肥一体化是将水肥直接施入葡萄根系,以提高水肥效率;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和减少除草剂的使用,还需要在葡萄藤之间覆盖地面布。土地是同一块土地,但投入和产出却大相径庭。
前崖村的村民很快接受了农业大学师生带来的新技术。从46年前解决盐碱地改良的关键问题,到2009年在衢州村建立一所小型科技医院,一批批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来到衢州推广农业新技术。
然而,每项技术都有一个应用于村民田地的过程。王拥军是王庄村的一个大粮食种植户,一个人承包了300亩土地。我过去不同意农业大学的学生在浇水方面的意见。
为了说服农民,小科技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建立了示范场与农民竞争。最终,产量说服了村民。
十年过去了,一批批学生毕业后离开了,一批批弟妹来到了这里。来到科技学院不到一年,研究生赵就做了很多实验,比如反光膜。她还帮助果农解决了与姐姐何敬之多年的落叶病问题。
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衢州建立第一所小型科技学院以来,已在全国23个省市建立了127所小型科技学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爱国情 奋斗者】河北曲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