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0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从“艰难之路”到中国和欧洲的巅峰——推动四川和四川治理再上新台阶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巴蜀的沧桑和人民生活的飞跃,是新中国7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庆华、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因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四川的发展情况。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川藏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彭清华说,成都至雅安段已经通车,拉萨至林芝段正在建设中。下一步是建设雅安至林芝段。这条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川西交通枢纽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没有一条铁路运营。如今,“蜀道难”已成历史。四川已建成31条往返四川大学的通道,铁路里程达4970公里,从中欧成都出发的列车超过3500趟,居中国各城市之首。

“四川2018年的gdp超过了4万亿元,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到西部大开发的50年间的经济总量。据估计,未来三年还可以再增加1万亿元。”彭庆华说,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对西部地区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高质量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不仅要重视增长率,还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彭庆华说,作为西部大省,四川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家的大局。对四川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都是当前要抓住的重大机遇,不断提高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四川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连接点。四川大力建设了天府新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并落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批产业合作园区。彭庆华说,这一成绩可以从四川的进出口总额中反映出来。今年1-5月,四川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1.7%,其中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增长21.7%,与欧洲国家的进出口增长46%,进一步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区域多元化。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彭庆华说,四川要建设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综合交通体系,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广东和四川是东西部扶贫合作的对口省份,广东是四川最大的内资来源,四川与广东、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流域面积接近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是中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彭庆华说,四川集中力量整治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了长江流域的生态质量,使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全省87个国家检测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沱江16个国家检测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增长56.3个百分点。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加强与长江沿岸各省市的合作,有效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彭庆华介绍说,四川是中国彝族最多、藏族第二多、羌族唯一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彝族地区从农奴制和奴隶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

四川的大梁山一直被贫困所困扰。“我们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彭庆华说。

四川省甘孜、阿坝和凉山州被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青藏高原农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35.6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6万人,贫困率由20.1%下降到2.6%。到今年年底,西藏所有贫困县都将摘掉帽子。凉山彝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9.7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31.8万人,贫困率从28.9%下降到11.5%。明年,彝族地区的所有贫困县都将被取消上限。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川是一个富饶的土地,一个红色的热土,一个金色的宝库和一个绿色的家园."彭庆华说。

“四川生猪年产量近7000万头。四川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有49种药材被称为道地药材,四川竹的种植面积是全国最大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因说,四川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现在是中国农业生产和消费大省。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川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省份,也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省。今年以来,四川进一步加强了农民工服务保障的统筹规划,主要解决就业和创业问题,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服务,要求各级组织解决农民工养老和子女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在农民工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我们正在寻找后备人选,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基层干部。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彭清华认为,农民工将是未来村干部的主要来源,他们回国后将成为新型农民。“要建立机制,把培养返乡农民工作为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在家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彭庆华说。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据统计,四川省约有2500万农民工,其中省内农民工约1400万,省外农民工近1100万。近年来,四川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四川省已有67万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企业17万多家,实现总产值近4000亿元,带动就业210多万人。

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从“蜀道难”到中欧班列位居全国之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