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77字,读完约13分钟

大豆作为我国进口贸易中的重要农产品,其进口量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单行道”。根据海关总署6月10日发布的全国大宗商品进口数据,中国当月大豆进口量为736.2万吨,同比下降4%,同比下降24%。总体而言,今年前五个月,中国进口了3175.1万吨大豆,同比下降12.2%。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2018年,中国进口大豆8803.1万吨,显示七年来首次出现进口总额下降,同比下降7.9%。

“在下降的数据背后有两种潜在的能量。去年以来的短期因素是,中国许多地方的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进而导致饲料需求和大豆进口下降;但与此同时,一系列长期因素更值得关注。”一位从事农业咨询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说,“比如增加其他类型植物油的进口,比如增加新的来源,然后一方面调整消费结构,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增加供应。”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可以证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初发布的信息显示,预计2019/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89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90多万吨);预计国内大豆产量将达到168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60多万吨)。

“从长远来看,就像钟摆一样,无论总需求如何增加或减少,中国过去过度依赖少数品种和地区的现象可能永远不会重现。”前面提到的那个人说。

南美因素

在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持续多年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后,中国大豆进口供应链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

根据今年1-4月的进口数据,1月份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自2月份以来,加拿大的大豆进口量大幅下降,而美国大豆的比重却有所上升——但根据前四个月的数据,中国进口了431万吨美国大豆,同比仍下降了70.6%。到5月份,由于季节性因素,美国大豆进口数据开始再次下滑。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2018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相关统计,2018年巴西向中国出口大豆6610万吨,同比增长30%,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5.1%。(根据巴西农业部的报告,2018年巴西出口了8360万吨大豆,中国的需求是主要驱动力。中国对巴西大豆的消费量达到6880万吨,同比增长1500万吨。巴西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8803万吨的75.88%。6月初,商务部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1-4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1549.6万吨,同比增长46.8%。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与此同时,另一个南美国家阿根廷也经历了快速增长,此前该国大豆出口因2018年大幅减产而大幅下降。从供给角度看: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测,2018/19年全国大豆产量将为5500万吨,同比增长57%;从出口看:1-4月,中国从阿根廷进口215万吨,同比增长23倍。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由于大豆出口受到土地、天气和资源等国内因素的极大限制,阿根廷的大豆产量近年来波动较大,短期内仍可能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供应。因此,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大豆出口国的巴西,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之一。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作为世界领先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巴西在大豆、玉米、糖、乙醇和咖啡的出口量方面往往位居世界第一。以大豆为例,其生产能力和出口量的不断提高也与多年前的一系列贸易摩擦事件有关。

据《财经》记者进一步考证,受1973年全球粮食减产的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颁布法令禁止大豆和豆粕出口,因为他认为大豆价格的上涨会推高国内食品的整体价格水平。由于美国当时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出口国,这一举动也包括了日本作为盟友,这导致了日本国民的不满,他们的饮食中含有大量的大豆产品,并引发了骚乱。尽管禁运只持续了7天,日本还是决定投资巴西,探索新的大豆供应渠道。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此举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从而加快了其海外农业投资的步伐。”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在他的著作《全球农业战略》中曾经说过。由于全球买家的不断增加,巴西的大豆产业也发展迅速。

根据海关总署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巴西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额的57%,而美国大豆占31%。预计未来五年,巴西大豆将基本保持中国大豆进口的60-75%,整个南美大豆进口将占中国进口的70-85%。

但是,从最近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许多相关人士的判断来看,中巴大豆贸易中还有两个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是巴西大豆的产量及其导致的价格波动。短期而言,巴西的大豆产量在今年年初有所下降。尽管巴西统计局最近提高了预测,但由于年初干旱对早熟品种产量的影响,巴西大豆产量仍可能比去年的1.218亿吨减产5.3%。

“只要这不是一个绝对的灾难年,短期内产出数字的小幅上升或下降对大豆价格的影响就不应被过度放大。值得关注的是,巴西将如何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持续稳定地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以及如何避免过去中国集中从美国购买大豆时出现的“何时从美国购买大豆”的问题,特别是在此前全球贸易规则波动之后——巴西大豆和美国在南北半球均有得分,集中出口期也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前述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除了大豆,中国还是巴西牛肉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得益于农业贸易,中国在过去十年一直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市场仅占巴西进出口贸易份额的2%左右。然后,大约在2008年,中国在巴西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2009年,中国开始成为巴西最重要的产品出口国。2018年,中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中巴建交45周年之际,中巴将如何继续稳定或增加双边贸易总额,避免受到包括巴西变化、巴西工农业关系讨论等因素的影响。

“5月19日至24日,巴西副总统汉密尔顿·莫兰对中国进行了非常重要的访问,这是巴西新政府成立以来两国间的首次高层互访。如果说中国是巴西目前最重要的经贸伙伴,这次访华也不算太早,但从莫兰副总统访华的结果来看,它远远超出了外界的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兼研究员周志伟最近在葡萄牙版的《人民网》上写了一篇文章。“莫兰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重启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cosban)。,以下简称中巴高层委员会)。”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2004年成立的中巴协调与合作高级委员会是中巴两国政府间现有的最高级别对话与合作机制,其主要任务是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其12个小组委员会基本涵盖了中巴合作的所有领域,但由于多种因素,2015年暂停了这些小组委员会。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今年4月,巴西新任农业部长特里萨·克里斯蒂娜·科雷亚·达在访华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已经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特别是在农业贸易领域,双边合作潜力巨大。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继续推动巴中农业贸易合作。”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它还提到,制约巴西农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对巴西农民有很大影响。农民种植了庄稼,但是没有公路、铁路、水路和码头来运输。这是巴西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希望中国扩大在巴西的投资,帮助我们建设更多的公路、铁路和港口。”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巴经济关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起初,贸易关系不断加强,然后又不断扩展到其他领域,如金融合作和直接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巴西的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增长,其作用日益重要,成为不断加强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崔守军参加了题为《为新时代建设发展: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基础设施项目》一书的出版。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财经》杂志此前曾多次报道,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在开拓巴西农业市场和投资时,都在不断调整重点,从单纯关注农产品,到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尽管这一进程进展缓慢,但它在加强贸易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截至今年4月,中粮集团在巴西投资超过40亿美元,拥有19个物流和仓储设施、5个加工厂和2个码头。总的来说,根据中国外交部的相关公开数据,近年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存量接近700亿美元,在巴中资企业近300家,是巴西增长最快的投资来源之一。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根据《财经》记者近日采访的几位相关人士的意见,未来中国对巴西农业相关投资将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将继续重点破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包括运输能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以降低农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它将优化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从改善农业结构,包括从初级农产品深化到R&D和深加工。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多供应权衡

考虑到中长期因素,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加的前提下,自2018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大豆种植力度,通过实施大豆振兴规划,不断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根据今年2月农业部发布的《2019年种植工作要点》,今年中国将力争大豆和油料种植面积至少增加500万亩,这是继去年提出增加1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后的又一次扩大。

逐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单一依赖,提高自给率是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至少两个原因,空的这种增长仍然有其实际限度:

原因之一是困扰大豆本地化多年的一系列基本挑战仍然存在。其中,国内水土资源有限、大豆生产成本高导致比较收益低,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根据2018年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部分大豆种植户的采访,预留土地(非流转土地)种植大豆的净收入约为每亩300元,同期玉米收入超过400元。而其成本超过每斤2.5元,比进口大豆高出约1元。

矛盾之一是为了降低成本,大豆种植户需要增加种植规模。但是,如果考虑土地流转等因素,在亩产量低的前提下,租地带来的新成本占很大比例,这就可能导致“规模低效”的问题。

另一个原因与使用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以满足不同需求有关:由于中国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多年来国产大豆的使用和研发重点更多地集中在食用领域。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和生产大豆油和豆粕,其中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用于食品加工,豆粕是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在国内大豆在产油量上没有进口大豆明显优势的前提下,过分强调依靠国内大豆来满足对豆油的需求,将导致巨大的供给压力和较低的经济效益。

受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对豆粕及相关饲料的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国内对大豆(及豆粕)的需求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紧张的局面。借此机会调整进口结构,从进口大豆转向直接进口豆油,显然已成为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这是产业链各方的共识。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进口数据,从1月到5月,中国进口的食用植物油总量(包括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达到319万吨,同比增长42.2%。

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仍有必要看看国内饲料需求将在多大程度上恢复增长。据《财经》记者介绍,为了克服困难,“以肉换粮”正成为相关决策部门考虑的选项之一。

如果一系列相关政策能够持续推进,这意味着对豆粕的需求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对进口大豆形式的选择。

5月中旬,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的《2019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也指出,从粮食安全角度来看,猪肉净进口的增加将减少对大米、小麦、玉米和豆粕等饲料粮的需求。计算表明,当中国猪肉进口从155万吨增加到496万吨时,粮食净进口将减少1339万吨,自给率将从83.5%提高到85%。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为了满足可能出现的需求缺口,近两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调整“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为了建立全球贸易体系,降低大豆进口的集中度,中国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部署。根据《财经》记者的数据和总结,这一与大豆相关的“走出去”战略呈现出以下特点: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首先,继续关注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南美国家的布局。并在巴西投资时采用类似模式,积极向产业链上游扩张;

二是在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国家,中国将支持企业投资建设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重点是绿地投资,旨在增加全球供应链能力的同时稳定自身大豆供应;

第三,在津巴布韦等有合作意愿或基础的非洲国家,中国将继续支持当地在育种和试验种植方面的合作,等待大规模合作的机会。

总的来说,第一种选择已经在企业层面得到了积极的部署。这不仅与这里多年来对现有企业的深度培育有关,也得益于拉美和加勒比海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这是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目标。银河证券运输研究集团最近的研究也表明,未来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之间的运输、仓储、物流和对外贸易将更加频繁。通过有效整合业务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供应链服务将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并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同时,后两种选择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如收益率低、基础设施薄弱等。尽管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国家最近一直在增加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但它们受到基数小的限制,目前在中国进口总额中仅占一位数。作为一项中长期规划,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其大豆生产能力是目前产业链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

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然而,上述一系列方案的不断选择和积极推广将有助于中国不断实现可持续食品安全的总体目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 贸易及生产格局有哪些变化?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