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1字,读完约5分钟
日前,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打击电信网络欺诈是会议内容之一。随着春节的临近,电信网络诈骗事件时有发生,警方提醒公众要提高警惕。
最近哪些电信网络容易出现欺诈?警方采取了什么对策?老百姓该如何保管“钱袋”?
新的欺诈手段需要特别警惕
北京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16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北京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比较突出的手段有:贷款和信用卡诈骗、单一诈骗、冒名顶替治安法律诈骗和“杀猪板”诈骗。专家提醒,一些地方的公众应该特别警惕。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后实施贷款和处理信用卡诈骗。随着春节的临近,公众的消费需求旺盛,借贷行为层出不穷,一些犯罪分子借此作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10支队政委王琦表示,犯罪嫌疑人首先通过互联网建立处理小额贷款、信用卡等信息的钓鱼网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然后“钓鱼”获取真实的贷款需求和信息,再联系作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猎物”,然后通过收取费用、证明还款能力等名义进行诈骗,或者直接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最后通过直接转账或消费进行诈骗。
——爱“杀猪板”骗局。春节期间,“催婚”是一个常见的话题,很多人在这个时期对婚姻和爱情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所以他们很容易被骗子欺骗。2019年春节期间,华女士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外国男人”,并坠入爱河。之后,这名男子以“结束异地恋”、“在一起”等情感理由为借口,向华女士索要65万元的流动资金。钱进了骗子的口袋。如果警方没有及时干预,华女士就会陷入きだよ0/.的困境
-针对年轻人的“冒充公安法庭”诈骗。接受采访的警方调查人员告诉记者,“假装公诉法”这种常见的欺诈行为最近已经改变。犯罪分子把年底作为晋升和加薪的关键阶段,年轻人害怕犯错误和犯罪活动。记者了解到,犯罪分子会冒充法院工作人员,发送审判提醒短信和伪造法庭传票,告知被害人被告恶意欠下贷款,然后暗示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可能被窃取,并以“清除空配额”为由要求其配合调查,但实际上是让被害人在网络平台上借钱,并将贷款转给犯罪分子。
如何预防它?多站点统一反欺诈专用号码实施劝阻
记者了解到,许多公安机关在打击整顿和防范电信网络欺诈方面采取了新的措施和新的尝试。
首先,在许多地方统一反欺诈专用号码。过去,由于反欺诈劝诫电话的不统一,劝诫电话被欺诈团伙拒绝、误解甚至恶意标记为“欺诈电话”和“广告销售”,影响了劝诫效率。深圳市公共反诈骗中心的警察朱启亮(音译)表示,在这个特殊号码投入使用之前,一名退休女教师曾假扮成公安人员被骗,警察多次通过电话劝阻,但对方置之不理。之后,警察在五天内三次上门劝阻他们,但她仍然用扫帚把他们赶走。最后,她被骗走了800多万元。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在本地区启动了统一的反欺诈专用号码。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十支队第三中队队长苏兴波告诉记者,反诈骗专用号码的统一一方面避免了各区出局号码的混乱,影响了劝阻效果,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即使群众挂了电话,回电后仍然可以劝阻警察。
其次,采取智能技术防御措施。日前,公安部刑侦局与一家互联网企业联合推出了“金钱盾牌反诈骗机器人”,并正式宣布推出。通过来电显示“公安反欺诈专用号码”和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配置相应的劝诫提醒内容,引导潜在受害者走出欺诈陷阱,或者呼叫潜在电信网络欺诈受害者并发送提醒信息,从而提高反欺诈劝诫的成功率。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15日“特警反诈骗号”在部分地区试运行以来,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被劝阻,成功率超过96%。
第三,及时接收群众的线索。据王琦介绍,北京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可以通过“全国反诈骗应用”和“北京反诈骗”的微信公众账号获取电信网络诈骗线索,宣传反诈骗知识。“通过互动的方式,被欺骗的一方可以及时反馈银行卡、电话号码等。,以便警方在第一时间采取截听措施。”
有必要加强打击力度和协同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电信网络欺诈除了手段更新和变化外,在打击和防范方面还有新的困难。
据警方称,一方面,目前的诈骗团伙有蔓延的趋势;另一方面,各种犯罪团伙之间合作的“链条”特征是明显的。例如,有大量海外专业洗钱团伙为欺诈团伙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认为,要遏制电信网络欺诈,必须标本兼治,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和源头管理。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综合治理要求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行业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体系,全面打击电信网络欺诈。
专家还指出,相关部门要依法打击“伪基站”和“钓鱼网站”,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依法监管网络电信违法犯罪活动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网络平台不会成为犯罪的温床。此外,所有相关单位还应加强信息协作和信息共享。
苏兴波表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很多,遵循“三不多”的原则可以帮助公众减少损失,即不点击未知链接、不信任陌生电话、不披露个人信息、更多核实转账汇款。
目前,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的目标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毅认为,今后政法机关应关注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预防网络犯罪,提高群众的风险意识。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警方教你这样守好“钱袋子”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