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采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奖获得者帕慕克

新华社记者张秀芝

“我有一个专门收藏中国风景专辑的图书馆。这些书对我很重要,我经常读。”67岁的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精神饱满,说话时眼睛总是照顾在场的每个人。“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影响了中东的绘画。”

专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帕慕克最近访问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并在欧洲饭店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采访。

就读于伊斯坦布尔大学建筑系的帕慕克热爱绘画,尤其是东方古典艺术。2008年5月21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他来到中国进行为期11天的文学交流。在北京,帕慕克欣赏紫禁城、长城和颐和园;在琉璃厂文化街闲逛时,他买了一本中国古典绘画画册。它们都是又重又厚的书,装满了六个大纸箱,然后邮寄回伊斯坦布尔。

专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帕慕克认为中国山水画非常独特,已经传承了几千年。通过对山、河、湖的描述,它反映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古典山水画与中国文学密切相关。画家的故事和画家与皇帝的关系也很有趣。他透露,他在他的代表作之一《我的名字是红色》中引用了这些故事。

专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如果我还有机会去中国,我愿意和中国读者分享我的中国山水画经验。”帕慕克高兴地说。

绍兴鲁迅纪念馆是帕慕克记忆中的另一个亮点。当时,他将1968年出版的一本土耳其版鲁迅作品捐赠给鲁迅纪念馆。帕慕克说,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规模和精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政府对待一位作家的方式非常感动。"

专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中国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和中国阅读市场的规模令帕慕克感到惊讶。他说,到目前为止,他的作品已经在全球销售了1500万册,其中中国占了十分之一。

帕慕克还欣赏世界各地读者的不同阅读偏好。他说在中国,最畅销的是“我的名字是红色”;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伊斯坦布尔:城市的记忆;在瑞典,它是“黑书”;美国正在下雪。

帕慕克非常欣赏孔子的人生态度。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个温和、简单的人,奉行一种对生活要求不高的人生价值观,重视人际和谐。

“在资本强大的时代,人类仍然需要孔子的思想。”他强调道。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专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