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董氏宗谱》中的董邦达像。
董邦达《西湖十景图之曲院风荷》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邦达《西湖十景图的断桥残雪》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邦达《干隆御奖西湖十景图》。
“没能扔到杭州,一半留在了这个湖里。 ’杭州山水中,“西湖十景”声望最高。
“西湖十景”的名字起源于南宋。 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圣祖仁皇帝南巡,驻扎西湖,赋题勇,建亭勒石》钦定为南宋画家西湖十景。
描绘西湖美景的历代绘画数不胜数,但留存下来的很少,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清代以后的。
“我认为目前董邦达是有资料记载的西湖十景最多的名家。 ”。 在最近举行的“富阳二董”文化座谈会上,文史专家结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董氏父子资料档案和杭州、富阳当地史料遗迹考证,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同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富阳区拍摄的与纪录片同名的新书《富阳二董——董邦达、董诰》首次发表。
“父子宰相”两代人都在书画传家
“儒教有文脉,所以家山毕竟是富春山”民间多家媒体转载的“父子宰相”董邦达、董诰,是清中期的富阳人,历史事雍正、干隆、嘉庆三朝、诗文书画,被大家誉为干、嘉朝语臣画家的翘楚。 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案传子侄子,绝对没有货币放庄田。 ”。 二董书画作品至今仍有1000余件,多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董氏父子除了作画之外,还参与了我国书画着作史上集大成者的巨着《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的编纂事业。 两书汇集了清皇室收藏鼎盛时期的所有书画作品,历时七十四年完成。
西湖写生画很受干隆爷的喜爱
董邦达一生画了许多西湖山水画,目前仅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20多幅。 《石渠续集》中有《西湖四十景》、《西湖图卷》、《干隆控竹素园诗情图卷》、《干隆控紫云洞诗情图》等,《石渠三篇》中有《干隆控西湖泛舟诗情图轴》等。 另外,很多西湖图中都有干隆的亲笔诗。
康干二帝在南巡前后,会出现官绘本西湖图,或者为皇帝南巡做详细指导,或者总结皇帝南巡圣迹。 因此,传世《西湖十景》图以清宫旧藏为主体。 在这些清宫旧藏的“西湖十景”图中,董邦达最庞大,有5件之多。
综合考察董邦达绘制的“西湖十景”图,形制无论是册、轴、卷,其构图背景都相似。 由此可见,董邦达通过实地写生,琢磨并固定了这十景的图案,最终成为清代“实景风画”的高标。 干隆为董氏的《西湖十景》杂志说。 “在董邦达描绘的西湖诸景、辛末南巡搬运的行笥、景诺尔相证明的情况下,信能曲能够全力获胜。 十景汇为一本,各题绝句志之”。 “通景动辄相证、信能曲全力以赴获胜”,应该是干隆对董氏最高兴的激奖。
据介绍,年10月6日,保利香港秋季拍摄“中国艺术重要专场”后锤子,其中拍摄前广泛传播的董邦达《干隆御奖西湖十景图》起价1100万港币,场内外买家竞相挂牌,最终以3047.5万港币成交。
链接
董邦达绘制的《干隆御奖西湖十景图》的书页,是干隆帝御藏的。 这本书以水墨描绘,以笔工酿造自然,格调清雅,文气十足,是董氏的优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董邦达绘画景,各有干隆控制的七言绝句,嵇璞(南河、东河河河河道总督、工部尚书)的题字、题钱,是君臣三人的合作,弥足珍贵。 (骆炳浩、徐磊、赵国青)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历史上画“西湖十景图”最多的名家是谁?”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