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3字,读完约2分钟
本公司南京11月20日电(记者王阂)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捷克、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内蒙古地区的湿地森林遗迹中,发现了约3亿年前的缠绕植物。 现在的大部分卷曲植物都是向右螺旋状生长,而这种植物向左螺旋状生长,在植物界被称为是罕见的“左撇子”。
在宇宙中,从大到银河,从小到中微子运动,不对称结构普遍存在,植物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在现存的缠绕植物中,9成以上呈右旋螺旋状生长,这与人类大多一样,习性采用右手“右撇子”。 但是,这种习性右转的习惯在古代并不一定。
这次,研究小组在中国内蒙古乌海市的乌达煤田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卷曲植物化石。 这个地区原地埋着约3亿年前的沼泽地森林。 由于古代火山的喷发,降下的火山灰三维“封存”了这片森林。 这个保存方法和古代庞贝城堡很相似。 因为它也被称为中国的“植物庞贝城”。
得益于“植物庞贝”的立体化石结构,研究者们发现了新发现的这种古代蕨类植物,有着与现代缠绕植物不同的生长方向。 其叶轴直径约1毫米,两侧有叶子和钩状攀登的“触手”,螺旋向左卷在另一种种子植物上。
“有趣的是,包括这次新发现的化石在内,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两种古代卷曲植物都是逆时针生长的,这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将诱惑我们重新审视不对称性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在漫长的进化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还在等待科学家寻找越来越多的线索。 ”。 参加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古所助理研究员周卫明说。
该研究于19日刊登在最新一期国际知名期刊《现代生物学》上。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外科学家发现3亿年前“左撇子”植物”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