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0字,读完约2分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年前的不到50%上升到了年的56.65%。 赞扬这一成果,另外,一位专家学者日前也呼吁致力于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的“两张皮”现象。
确实,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攻关,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整合攻关,产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技术瓶颈不断突破。 大力推进农业基础性长时间性科技工作,农业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得到巨大快速发展。
虽然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上升,但56.65%的贡献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一背景下既有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有待进一步增强的因素,也有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国有点农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和生产“两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科研成果甚至是“为了评价作用”。 公司研发能力不足,没有成为技术创新、成果生产和转化的主体,缺乏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的来源生产和供给,需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购买率。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新动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行业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竞争力还不强。 应对挑战,不能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持来引领。 从长远来看,要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研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
因此,必须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农业科研创新体制,使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紧密结合,科研课题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科研人员收入与创新成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对农业的支撑力度。 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完全适应实现农业科研优势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视科技成果转移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成果转移提供服务保障。 此外,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公司,进一步强调公司创新主体的作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