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98字,读完约5分钟

“过去的科技成果鉴定基本由科技主管部门进行,去年科技部取消了科技成果鉴定,第三方机构对技术成果进行了考核,如何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对评价机构的要求是什么?评价工作到底该怎么办?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宣传中心主任严长春,作为国内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也坦言“很困惑”。

“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本次标准对技术评估的服务文案、服务要求、服务流程、合同重点、组织实施等做出了具体规范,服务机构开展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律可循。 ”长春所说的标准是我国第一个技术转让服务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日前批准公布《技术转让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规范》),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

第一次确定“技术转让”

“我们希望标准扶持‘双创’,促进技术转让”标准提交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副处长陈彦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读了《规范》,发现标准包括12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是术语和定义。 《规范》指出,技术转让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技术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多种方式从技术供给转移到技术诉求者的过程。 技术转让的复印件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科技新闻、科技能力等。

“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技术转移已经成为国家战术,但通过国家标准梳理技术转移的概念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 陈彦说。

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标准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省市结合区域技术转移服务的特色和工作诉求,在技术转移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陈彦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江苏、内蒙古、山东、武汉、青岛6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地方技术转移或成果转化服务标准。

《规范》是对地方标准的继承和提高,一方面是规范从具有地域特色的技术转移服务行为扩展到兼具地域特色和全国领先作用的技术转移服务行为,引入技术投融资服务、新闻网络平台服务等新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从规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扩展为具有规范技术转移功能的高校、科研机构、公司等不同主体的服务行为。 ”。 陈彦认为,相对于地方标准,国家标准适用范围更广,服务文案更全面,服务要求更严格,服务流程更完善,充分体现了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和权威性。

“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引进新的技术转让服务模式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三部曲”、“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转变,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业呈现机构类型多元化,服务文案丰富,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诉求个性化良性

目前,我国已培养2000余家涵盖高校、科研机构、公司等各类主体的技术转移机构,区域性、区域性技术转移联盟40余家,各类技术转移平台30余家,技术转移人员20多万人,初步形成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

《守则》提出了7种技术转让服务类型。

“这些都是社会关注度高、更成熟的服务模式。 ”。 陈彦解释说,其中技术开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是因为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许多技术转让服务最终将以技术合同的形式体现出来。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晓凌认为,《规范》的一大亮点是,在包括她在内的“规范”专家和起草人的再三推动下,技术投融资服务、新闻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标准被写入《规范》。

张凌解释说,《规范》主要面向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成果化、技术集成和技术成果产品化、技术交易和技术产品的商品化。 由于技术产业化的繁多和复杂性,各类服务机构需要比较有效地配置和合理采用技术商品和生产要素,将投资服务写入《规范》,完善技术转让服务链,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缩短技术走向市场,与国际接轨

“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陈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评估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新闻互联网平台服务三种技术服务类型,将吸引技术转移服务与网络技术、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实现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

影响公司的技术转让

《守则》除了7种服务类型外,还分别提出了差别化的服务拷贝、服务要求和服务流程。

《规范》主要是规范机构的服务行为,吸引机构形成与自身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模式。 ”。 陈彦认为,《规范》一旦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构的服务质量。

陈彦说,一些机构的技术转移工作可能比较综合,没有形成比较突出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特色。 另外,一些机构在当今全社会“双创”氛围的鼓舞下,有志于技术转移服务,但不知从何做起。 通过《规范》,这些机构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梳理出符合公司诉求的服务模式,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领域的切入点,按照《规范》提出的要求和方向开展服务。

“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在长春,《规范》是规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服务,但将对整个技术转移服务业产生重大影响。 “以前缺乏规范标准,领域混乱,不利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给社会造成误解,很多人认为服务机构是纸型企业,不利于机构的业务开展。 有了这个标准,将逐步规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服务,使整个技术转移服务业形成良性循环。 ”。

“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长春也是一位出生的创业者,主要从事专利申请和运营、科技成果评价、技术咨询、成果宣传转化和产业化等事业。 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订单超过3万件,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华能集团等知名客户。

“编制技术转移服务国家标准,可以指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逐步提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指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规范运营、自律快速发展。 ”陈彦认为:“机构在提高服务能力,也会对《双创》产生积极的影响。”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技术转移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