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1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深圳2月10日电:严格遵守三大壁垒,恢复工作,恢复生产——深圳这个最大的移民城市爆发的防疫战
新华社记者
1200多万人陆续进入这个城市;超过200万家企业正在等待恢复工作和生产。
在前几年,这两个巨大的数字对于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来说是正常的。然而,在当前肺炎疫情在COVID-19没有消退的背景下,这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大挑战。
10日,深圳迎来了假期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截至同日12: 00,深圳已报告369例确诊肺炎病例,其中广东省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为COVID-19。当疫情叠加并恢复工作时,疫情变得更加严重。深圳牢牢抓住了三大障碍,全方位应对这场硬仗。
严格遵守城市入口:不要错过一辆车和一个人
“在防疫检查前,请扫描代码跟进,打开窗口,准备身份证,谢谢合作!”9日,记者在深莞交界处的龙达高速公路罗田收费站交通联合检疫站看到,值班人员正在对入城车辆进行检疫调查,电台不断传来提醒车辆人员做好检查准备的声音。
这是深圳市内52个城际道路联合检疫点之一。1月25日以来,由交警、卫生防疫部门和基层街道组成的近600人24小时值班,累计检疫车辆14万余辆,人员34万余人。
测量体温、检查身份证件、登记旅行和在重点疫区的旅行...对体温超过37.3℃的发热人员、重点疫区人员和经重点疫区到达车辆的人员也设立复检区。
在复检区,记者看到10多名值班人员引导排队的车辆人员扫描防疫登记代码。“我们必须测量两次,登记文件信息,并检查车辆的行李箱中是否有游戏。”值班军官曹红林说。
除高速公路入口外,深圳火车站、公交客运站、机场、港口、码头等重点通道也设置了检疫防线。深圳市公安局局长徐文海表示,自开展联合检疫工作以来,交警部门已派出3.5万名警察,协助拦截了222.93万辆车辆,调查了451.59万人。
根据运营商的监测数据,深圳市政府已经计算出,到目前为止,深圳有超过1200万人没有返回城市。这些人是深圳节后防疫工作的重点人群。
“我们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环节,加强对进出车辆人员的检查和调查,切实做到一车一人不漏,坚决守住防疫和控制的重要关口,坚决防范输入和内部防范。扩散并防止再次输出。”在罗田收费站的检疫点,深圳市委书记王伟忠告诉值班人员。
建立社区屏障:100%封闭
“进来时量量体温,出去时量量体温。”"戴上口罩,捂住鼻子。"在福田区水尾村的“村口”,值班人员反复强调居民进出社区。
水尾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有318栋住宅楼和3万名居民,是移民的聚集地。自2月2日以来,水尾村一直处于封闭管理之下,只留下五个出入口中的一个。防疫队由社区工作者、村股份公司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逐个进行了双向体温检测。
“基层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我们实施人民防空系统来防止它,每辆车都必须检查,每个人都必须检查。”福田区区长黄炜说,福田区已经吸收社区工作者、社区医生和警察组成了“三人防疫队”,该区95个社区已经建立了190个这样的队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返回城市,深圳的防控措施已经升级。
2月7日,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联合防控机制的若干办法》,要求社区实行100%封闭和封闭管理,近14天内重点疫区居民100%在家隔离等。同时,全市所有社区和村庄都要在出入口设置检查登记卡。从10日起,全市住宅小区和城中村将全面实行人员通行证认证管理,凭证将进出口。
"假期后回到城市的第一站是住在社区里。"龙华区涪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强表示,该地区40多万常住人口中,90%以上是流动人口,大量无围墙的开放村庄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对社区来说,防疫和控制的最大困难在于大量返回城市的人的隔离和生活保障。
“你可以放心,你在家里是孤立的。如果你需要什么,告诉我们。你可以打电话或发微信。我们一天24小时在线。”福田区富民社区工作站站长姜吉森说,对于检疫人员,防疫队会把食物送到家里,把垃圾扔在家里。
守护工业园:打造立体“防疫屏障”
位于深圳龙岗坪地的深南电路公司已经提前恢复工作和生产。这家拥有6200名员工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用“立体”措施构筑了无形的“防疫屏障”。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公司每天租用10多辆公交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为了减少与外界不必要的接触,公交车上有专人测量体温,上车后会对公交车进行统一消毒。”深南电路安全主管陈说。
为了解决就餐问题,企业扩大了食堂面积,将原来的就餐面积从一楼扩大到二楼,同时实现了批量就餐,并在食堂张贴了排队间隔标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群聚集,保证了员工的安全用餐。
与制造业集中的龙岗区“立体”防疫相比,南山区月海街商业主体多、分布广、高楼密集,动员自我保护更为重要。
深圳规定,企业应严格执行防控机制到位、员工调查到位、设施材料到位、内部管理到位等原则。,并执行复工报告制度。记者在粤海街看到,许多企业开始申请复工。相关部门应组织对所有可用材料进行现场验证。
"口罩等防疫材料是否足够?""在工作场所或建筑物中是否有一个孤立的区域?""公司是否对所有员工进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在现场视察期间,工作人员一丝不苟。例如,街道制定了口罩数量的“计算公式”:当公司恢复工作时,应配备员工至少3天,消耗量按每天2个计算,因此一个50人的企业需要300个口罩来满足恢复工作的条件之一。
作为运送防疫物资的公司之一,记者在SF快递的电梯室看到一个温馨提示:“电梯每小时都要消毒,请自觉戴口罩。”下面是消毒记录。
截至2019年底,深圳共有商业实体324.8万家,其中企业201.9万家。目前,深圳市在严格遵守工厂、园区海关和企业复工申报制度的同时,出台了16项支持企业脱困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减租、减税、减电费等困难。(记者周珂、孙飞、赵瑞希、王晓丹、王丰)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严守三大关口 蓄力复工复产——最大移民城市深圳的抗“疫”突围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