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8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保护和利用传承农耕文明的种质资源——解读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于雯静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见》。你为什么要发表意见?中国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如何?意见中提出了哪些强硬措施?11日,记者采访了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副部长张桃林。
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问:什么是农业种质资源?效果如何?
答:农作物、畜禽、水产品、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是遗传信息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农业种质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作用。与1949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6倍,畜禽和水产品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这主要得益于品种的不断升级,而突破性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都来自于对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作用。纵观国内外农业历史,绿色革命的每一次突破都来自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的梅山猪和其他地方品种为全面提高世界猪的繁殖性能做出了巨大贡献。文昌鸡和马青原鸡的开发利用培育了我国独特的黄羽肉鸡产业。目前,良种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传承中国农耕文明的载体功能。中华民族已经发现、驯化和培育了大量的农业种质资源。这些活的、活的、可持续的种质资源在传承中国农耕文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地方品种资源急需抢救保护
问:中国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如何?
答: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农作物资源51万多种,地方畜禽品种560多种,水产种质资源近2万种,长期保存的微生物资源23万多种,居世界首位。2015年,国家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收集了5.2万多种新资源。
同时,保护体系已初步构建,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在我国,农作物的独立品种占95%以上,畜禽核心种的来源和饲料率在70%以上,水产品和农业微生物产品主要是独立品种和资源。天津小站米、浙江金华猪等一批古老的地方品种,对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通过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项以上,年经济效益增加200多亿元。
中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近年来,自然生态条件下农业种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交通便利地区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消失速度加快。部分地方畜禽品种、沿海水域和流域野生水产资源数量呈下降趋势,急需抢救保护。同时,开发利用不足,保护体系和配套政策不完善,保护主体动力不足。
加强激励和问责,促进保护和利用
问:意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硬措施?
答: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强化了种业作为国家基础和战略核心产业的地位。该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关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文件,开启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新篇章。
《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保护优先、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则,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主体责任。
该意见确立了四项核心任务。首先,通过进行系统的收集和保护,有必要保证所有的保险。二是通过建立种质资源鉴定和基因发掘平台,建立鉴定和评价体系,加强鉴定和评价。三是完善保护体系,创新保护机制,确定保护单位,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四是通过实施创造和应用优良种质资源的行动,建立共享和利用农业种质资源的国家交易平台,促进多样化开发利用。
意见提出,种质资源保护科技人员绩效工资应适当倾斜,可从政策允许的项目中提取间接资金;同行评议、征集、保护、评议和评价等基础工作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地方政府要合理安排种质资源库(苗圃、农场、小区)的用地,不得擅自划定或超范围划定禁区。规定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统筹支持资源保护。
根据意见,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当纳入相关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造成资源损失和灭绝等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促进全社会的共同保护
问:目前,种质资源的保护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科研机构等。如何动员全社会?
答: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许多古老的地方品种和特色资源在人们的房子、田野、深山和森林前得到保护和延续。一些地方品种像大熊猫一样濒危和稀有,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的农民和社会组织参与资源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教育,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过程中承担保护农业种质资源的任务,鼓励和支持个人、社会组织和企业对其保存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登记,对尚未在国家资源库(农场、小区、苗圃)收集和保存的资源发放鉴定证书。加快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表彰奖励机制。
同时,完善市场机制,挖掘资源文化。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创新种质上市和公开交易,以价格向企业投资入股,支持种畜竞价拍卖等活动。鼓励具有典型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农业种质资源,依法申请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农业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更好保护。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庞博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保护利用好传承农耕文明的种质资源——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解读《关于加强农业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