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5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广州2月13日电:面对“疫情”,打破“两难”——全国中心城市广州筑起了“防疫墙”
新华社记者周强、许鸿义、杨树新
目前,广州正欢迎假期后恢复生产。如果防疫不到位,就没有恢复生产的安全环境;没有有序的恢复工作,战争的“流行病”也会受到影响。
在“疫病”的审视下,人口净流入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成为广州防疫工作的巨大挑战。广州正面临“疫情”,防止疫情蔓延,敦促恢复工作和生产,并将防疫战场转变为训练场地,这将迫使基层治理能力提高。
外部防御和内部控制增强了城市的“免疫力”
受疫情迭峰返程的影响,这座拥有1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正面临巨大压力。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恢复生产,广州的返程客流逐渐增加。”广州市交通局副局长李表示,“受疫情影响,虽然没有出现高峰,但节假日后的返程时间延长,城市防控周期延长。”
为迎接返程高峰,广州6个主要火车站安装了44个大型体温计和568个便携式体温计,候车室和厕所的消毒频率大幅提高。广州南站副站长何爱辉表示:“作为客流最大的高铁站,南站可以实现100%的测温。”
每辆车都必须检查,每个人都必须检查。自1月24日起,广州已在高速公路、国道和对外城市道路上设立了222个测温点。"防疫检查的全覆盖是为了防止输入."广州交警支队负责人王晓东说。
地铁是内部防扩散的重点。安全检查点设置温度检测等待警戒线,15-20人以上排队增加温度测量点广州地铁集团副总经理蔡昌军表示:“为了降低聚集风险,我们适当增加了列车的载客量,降低了列车的乘客密度。”
从物业社区的封闭管理,到村干部、基层民警、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广州市构建了以发热门诊为“前哨”、交通体温监测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为重点的“一哨两网”防控格局。
广州市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文子表示,本地发现的病例具有“多一个、少两个”的特点:主动发现病例的比例大幅上升;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和诊断的时间明显缩短。
温暖的企业政策促进了工作和生产的恢复
广州旺旺食品公司的员工通过测量体温、洗手消毒、逐一进厂,已经适应了进厂的检查环节。在复工的第一天,公司约有900名员工复工,复工率约为40%。
截至2月12日,万丰食品所在的广州开发区已有2624家企业复工,百强工业企业中有117家复工,占百强工业企业总数的94.3%。
广州免除场地租金,降低贷款利率,出台“企业十五条升温”,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对象为小微企业。广州华菱制冷设备公司负责人王晓金表示:“这项政策非常有针对性,我们决心在两周内完全恢复生产能力。”
一些企业积极“自救”。11日,广州汽车集团生产的口罩生产设备安装调试成功,月底将有30套自制设备投产。该公司董事长曾庆红表示:“这些设备中的一部分将保证自身恢复生产的需要,其余将提供给其他企业,以减轻广州市防疫物资供应的压力。”
广州作为商贸之都,拥有数以千计的专业批发市场,是经济聚集区和防控风险点。“重返工作岗位必须安全可控。目前,批发市场、影剧院、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不能开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建华说:“但是,城乡经营所必需的、防疫和控制所必需的、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相关企业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培训场所
目前,防疫和阻截已成为广州巩固其基本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训练场所。
春节期间,很难找到“面具”。广州推出了一个名为“随康”的面具购买预订服务的小项目,每个人一次只能购买10个面具。“开始的时候,准备工作是在网上预约,在网下取货,这让网民们担心在药店排队的风险。随后,有关单位及时修改并实施了快递回家。”广州市政府信息办公室主任朱晓渔表示:“提高治理水平需要大数据等科技支持,需要政府和公众意见之间的良性互动。”
广州老城区北京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碧环每天都会收到一份数据——重点疫区新增居民名单。“人与人之间的策略已经过时,数据在网上运行,基层防疫的线下工作更加准确。”她说。
疫情像一面镜子,也暴露出一些治理薄弱点,如城中村和“三无”旧社区。广州市天河区车皮街党工委书记曾董彪说:“这次疫情是对基层治理水平的一次考验。其次,我们对工作方向有了更多的了解。”
防疫是检验党性纯色的试金石。越秀区作为省市政府所在地,党政机关集中,人口密集,防控压力大。全区2500多个党组织始终战斗在防疫第一线,动员3万多名在职党员支持社区防控工作。越秀区区委书记王说:“基层治理需要党建带路。抗击“疫情”的难度越大,需要党员带头的就越多。”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迎“疫”而上破“两难”——全国枢纽城市广州筑牢“防疫墙”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