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6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6月13日电(记者冯)近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村民唐仲彦一天几次跑到果园里。夏天,层层密集的苹果花已经枯萎,小苹果嵌在绿叶中,在阳光的映衬下,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从果园回家后,唐仲淹跑进北屋,拎起几个大桶检查酵素的发酵情况。桶里是由水、糖和杂草混合而成的棕色液体,这是唐仲淹制造的酶。
独山脚下的村庄离公路很远,交通不便。原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村里没有集体收入。这个村子有1280人,其中60%是穷人。2016年,当地扶贫小组来到这里,经过多次调查,决定在当地推广新型的酵素农业模式。
这种酶有多好?唐仲淹的交代很清楚。“我家有500多棵果树,以前施肥七次,每次七八百元,一年几千元。去年,我用了4种酶,我没有每次花100元。”他说,这不仅省钱,而且最重要的是产量更高,苹果味道更好。过去一斤苹果要两三块钱,但现在一斤要五块多。去年,7000多斤苹果卖得很好,比往年多赚了1万元。
如今,村子里每个家庭都有几桶酶。村民们用酶代替杀虫剂喷洒果树和农作物,还用酶作为肥料。种植的苹果无污染、无蜡、色泽自然,种植的小米色泽金黄、五谷丰登。
2019年,姚歇滩村首批55户酶农业示范户种植的苹果和谷子获得丰收。该村的第一任书记马通过网络平台将这些农产品销售到包括京、津、粤在内的15个省。
“去年,该村成立了以循环农业为核心的生产合作社,注册了‘鱼坛’商标,申请了酶小米和苹果的绿色农产品认证,并新建了一个7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马表示,今年,该村计划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和品种,与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共同搭建农业科技项目转化平台,实现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河北:小酵素酿出“大丰收”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