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41字,读完约9分钟

3月1日,浙江大学媒体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和颤音在杭州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短影像时代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美学”主题研讨会。会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分析字节跳动产品的基础上,发布了《城市形象指数与测试报告》,与众多专家学者探讨了短视频时代背景下城市形象建设与文化传播的价值。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短片“震撼”了这座城市的印象

短片时代给了人们一条参与和自我表达的道路,以更加立体和真实的方式表达了城市历史风貌和城市印象。以颤音为例,重庆轻轨、Xi安摔交碗酒、杭州花海等短片在人群中流行起来,成为许多年轻人直观感知的新城市印象。由此创造的“颤音之城”也向外界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真实、全面的城市印象。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邵青在讲话中提到,科学研究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提炼出具有普遍价值的理论,而视频短片则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型和载体,希望通过不断的讨论,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邵青

浙江大学网络办公室副主任张对本次研讨会表示期待。通过专家讨论,他开展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获得了关于城市治理和城市传播美学的新观点和新趋势,使城市传播效果的量化成为循证医学。政务传播也要因地制宜地改变话语方式和讲述心态,以更友好的方式进入公众。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大学网络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张

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系系主任虞照当场分享了“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报告在理解城市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短片时代以颤音为代表的传播形式,以及构建城市文化传播价值的科技分析。

图为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系主任虞照

据了解,《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结合字节跳动产品指数的特点,从传播热度、传播广度、传播深度和传播效能四个维度综合评价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在传播热度子指标中,城市传播力由五个指标分析:创造数、阅读数、好评数、转发数和评论数;城市传播广度指数通过公布国内外权重,分析国内外特定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城市传播深度指数旨在评价城市文化形象的多样性,包括历史禀赋、政治经济形象和社会生活形象三个维度。一个城市的个性越鲜明,文化形象越多样化,其传播效果就越好。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指出,数字平台的开放性使城市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就城市传播而言,在数字时代,城市形象是通过三个方面来构建的:各种因素的动态呈现、多元声音的整合与传播、全球整合与传播。首先,图形、视频等形式突破了现有线性媒体传播的单向性,呈现出城市动态呈现的所有元素。其次,数字平台的积极用户突破了传播者的统一性,新媒体账户、意见领袖和普通人是主要的传播者,呈现出声音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此外,网络传播打破了城市内容场景和地域的限制,“地球村”的广泛传播可以产生更广泛的城市传播影响。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短片的双向传播特性使城市形象在传播过程中更加丰满和立体。通过多层次沟通、即时互动和多主体沟通方式,市民可以实时了解最新的城市信息,全面了解城市形象。另外,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样传达的城市形象更便于他们看到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促进城市形象的建设。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浙江大学著名教授吴菲在现场提到,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和整体精神风貌的展示。构建和传播独特的“城市印象”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颤音短片是对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突破。通过多元化的网络创作,构建全新的城市形象元素,让更多的人真正看到城市和社区的文化。运用颤音,通过城市美食、美丽风景、科技设施等符号载体对城市形象的传播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直观地、指数地重新认识和评价城市形象建设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城市形象的建设策略和传播规划。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大学寻找著名教授吴菲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说:“传播就是影响,参与就是创造,感知就是认同。”在他看来,短片和垂直屏幕的流行意味着时代美学的改变,这代表着对城市概念的感知已经从静态的景观美学转变为视觉的场景美学。短片聚焦于现代生活感知下的城市形象,反映了物质的空,同时在多重美学中投注了个人的心理感受。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媒体学院教授周星

多元化短片打造“城市名片”

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不仅有“人间天堂”的美景和众多的文化古迹,而且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通过视频平台,杭州宋城、粉色花海等。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地标,颤音网络在这里被打出,游客们必须参观。

根据《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建设和传播。从建构的角度来看,首先,数字平台的低语境叙事模式决定了它所传达的城市图景是一种市民化和日常化的文化,城市生活以通俗易懂、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其次,数字平台对人的关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联系,这不仅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社会关系,也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表示,短片并不是明确的艺术作品,而是展示真实生活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特征。这种热潮可以激发公众个性化的创作热情和审美表达,并为有不同想法和观点的个人提供相互倾听和讨论的机会。颤音不仅打开了眼界,还象征性地表达了生活场景中可实现的愿望,并将深刻的知识融入到用户的社会互动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稳定、社会安抚和社会凝聚的作用。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

“短片打破了视觉传播行业的专业特权,降低了普通人参与视频创作的门槛,并使视频内容的普及和社交成为可能。”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党委书记毛丹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短片的形式模糊了白雪阳春和夏利巴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打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将不同文化串联起来,给了个人更多的表达方式。”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党委书记毛丹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系主任范文冰从城市建筑的建设者和生产者的角度,分享了他对网络时代中国建筑媒体现象的观察。这个视频短片向公众广泛展示了建筑和艺术的概念,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当普通建筑变成净红色时,它们也代表了下层巴丽人的视角或成为精英的设计源泉,为现有的学术方向找到了突破口。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范文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认为,城市个体是流动的、分散的,其共性在于对文化身份和审美身份的需求。短片提供了一种实现需求的方式。短片解决了社会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划分,并赋予个人创造艺术和自由交流情感的权力。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大学媒体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

短片让城市交流“视觉化”

对公众而言,对城市的直觉感知往往来自于对城市文化、形态、历史风貌等更为感性的意识形态认知。事实上,短视频平台中的城市传播实现了传播效果的量化,使城市传播效果“可见”。

《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指出,以字节跳动产品为代表的多元化平台为许多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增长点,同时也全面呈现了多维度的城市形象塑造效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差异性和预测力。让城市了解城市形象的要素,明确城市传播的重点,在自身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相似城市的比较中,更加科学直观地关注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不断为城市建设和传播理念提供全新的逻辑起点和战略建议。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认为,“短片的流行反映了人类表达和传播的需要。”它使个人对世界可见,这不仅增强了个人的自我呈现,而且促进了不同个人之间的交流联系,这是社会表达权利的进步。短片的互动解构了陌生人社会和水泥建筑森林,丰富、拓展和愉悦了社会生活交流。”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小周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文化传播应该娱乐化、娱乐化的观点。短片内容满足了观众零散的视频消费需求,全民参与制作的内容也通过更加动态的公共视角展现了更加生动、有价值的城市内涵。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小周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在讲座上表示,短片是尊重受众情感表达的传播阵地,数字时代的城市传播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其声音更适合普通民众参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表达相对平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印象会更加平衡和真实。

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图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

以颤音为代表的平台,为城市形象的构建提供了多样化的符号表现形式,融入了具有不同自然特征、风俗习惯和文化方式的中国文化记忆领域。通过对城市形象指数的理性分析和可视化,为塑造新的城市名片和提升城市形象提供了新的沟通方式和客观依据。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