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39字,读完约12分钟
广泛信贷的影响继续显现,新信贷和社会融资等前瞻性经济增长数据全面回升。 4月12日,央行发布了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和社会融资增量统计。3月份,新增信贷、广义货币(m2)增速、社会融资增量等关键数据再次超出预期,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的“输血”进一步加强。受远远超出预期的数据影响,金融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富时中国50指数期货在短期内上涨,一度上涨超过0.7%;10年来,CDB的收益率进一步上升了约3个基点,全天上升了约6个基点。短期内,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逾40个百分点。
“数据好得让人目瞪口呆”,“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股市大有可为”,一旦数据公布,市场就沸腾了,乐观的声音也逐渐高涨。
根据历史经验,在一般新信贷之后,m2增长率和社会福利增长率继续反弹,这往往表明经济增长率将趋于稳定。因此,市场普遍预测,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但由于各种稳健增长政策,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
除了支持经济增长,金融和社会金融数据持续复苏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在于资产价格的拉动。这表明,今年股市强劲反弹和本地房地产市场的热望,令基金“坐立不安”。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平衡更加困难。一方面,在稳定增长的首要目标下,需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来维持广泛的信贷;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因信用社持续超预期增长而导致的宏观杠杆率反弹,并再次吹起金融资产泡沫。今年3月,cpi又回到了“2-时代”,这使得通胀再次被公众舆论视为回报。
随着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的发布,许多分析师指出,央行4月份RRR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落后于表现相当好的数据。毕竟,习近平总书记年初提出要“稳增长、防风险”,特别是社会融资增速稳定后,防风险的政策权重也会加大。
让我们先看看三月份关于金融和社会融合的几组关键数据:
1月和3月,新增信贷1.6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777亿元,预计约为1.25万亿元。除了信贷总量的提高,结构也得到优化。本月,住宅和企业板块、新增短期贷款和新增中长期贷款均创下过去几年或近几年3月份的新高。各项数据的全面改善推动人民币贷款增长超出预期。
2月和3月,社会融资增加2.86万亿元,而此前预测约为1.85万亿元。从季度来看,一季度社会融资达到8.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4万亿元,其中信贷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力量。非标准融资呈现升温趋势,3月份同比增长超过3350亿元。
3.m2增速为8.6%,比上个月提高0.6个百分点,创13个月新高;m1增速为4.6%,比上个月大幅上升2.6个百分点,达到8个月高点。普遍认为,3月份m1增速回升与居民消费和商品房销售回升高度相关,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持续转移的趋势正在逐步逆转。3月份,企业存款同比增加7560亿元,表明企业流动性有所改善。
第一,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近1万亿元。住宅贷款的高增长值得警惕
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根据一季度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增加9526亿元,表明我行表内实体信贷进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除信贷总量有所提高外,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同比增长达到新高,住宅和企业贷款也创下新高。
从贷款结构的角度来看,一些有趣的数据值得关注:
首先,新的票据融资已经收敛,3月份新的票据融资不到1000亿张,与之前连续几个月每月增加4500亿张的规模相比,有了很大的收敛。这也表明监管当局今年在管理票据空再套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今年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潘龚升表示,央行将加强票据融资利率与资本市场利率的联系和传导,警惕可能出现的套利和资本空转移,并及时采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业务评估,发挥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防止相关行为扭曲和风险积累。
二是3月份,住宅贷款增加89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67亿元,增幅达到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住宅行业短期贷款增加4294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各银行都进行了大零售的战略转型,目标是个人金融业务和增加对居民的贷款。据新闻统计,2018年六大国有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新增贷款51305.59亿元中,企业贷款增加14876.08亿元,占比不到30%;个人贷款投资31180.04亿元,占60%,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5338.96亿元,占新增贷款的一半。也就是说,在一些银行的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已经超过了企业贷款。
居民贷款的快速增长自然会导致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也引起了许多关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最近表示,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从2008年的17.9%上升到2018年的53.2%,10年间增长了35个百分点,与美国2000年至2007年的增长率相当。居民债务问题值得高度警惕。
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3月份住宅行业短期贷款大幅增加,可能与部分消费贷款非法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关。此前,监管机构曾提出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
近年来,李阳一再呼吁警惕住宅行业债务过度上升可能带来的风险。去年年底,他警告称,如果将住宅部门杠杆率的分母从gdp改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将是85%,而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住宅部门的杠杆率是103%。从趋势来看,中国正在逐步逼近,而住宅行业的风险正在增加。
“住宅部门的杠杆率不能再上升,我们也不能再想办法让居民借钱。这个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李阳呼吁说,中国目前的存款和贷款增长率已经下降,居民是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储蓄者。然而,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居民将来可能会变成不存钱的人,并最终发展成无法控制的结果。
第三,更好地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企业部门贷款也迅速增加。特别是3月份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达到6573亿元,为3月份历史最高水平,也是2018年2月以来的第二高水平,表明企业贷款需求确实明显回升。
张继强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高增长一方面是由基础设施投资推动的,另一方面减税、减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有利于增强企业家信心,提高他们的资本支出意愿。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信贷的改善与贷款需求和融资条件的改善相对应。
第二个方面:3月份非标准融资回收增加3350多亿元
新信贷的持续高增长也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恢复。3月份,社会融资增加2.86万亿元,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当月,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也回升0.6个百分点,达到10.7%,表明实体流动性状况继续改善。
从社会融资增量结构来看,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除了表内信贷是推动社会融资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力量外,当月非标准融资增加824亿元,同比增长3350多亿元,被称为推动社会融资高速增长的“黑马”。回顾一年前,整顿影子银行业务的强大监管旋风导致非标准融资大幅缩水,但目前的情况与一年前形成鲜明对比。3月份的数据显示,影子银行业务在经历了强有力的监管和整顿后,得以喘息和重组。
自今年初以来,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影子银行不是一个负面词汇。只要按照法律法规运作,影子银行就能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无论是信托、公共基金还是私人基金。在某些方面,如果影子银行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违反了规定,它将产生风险。但如果符合法律法规,它将是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
张继强表示,自去年底以来,非标准融资的下降幅度一直在不断缩小。今年1月和3月,月度非标准融资转正,这可能与非标准监管放松有关。微观上,它也反映了非标准资产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控制票据的情况下,表内外票据融资仍同比大幅增加,反映出基于实际需求的交易活动已经趋热,微观主体的活力已经恢复。
此外,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发行在3月份加快,每月发行2532亿元,同比增长1870亿元,这也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大幅增加。
第三个方面:广泛的信贷效应超出预期。机构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社会福利绩效与经济趋势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从历史经验来看,社会福利增长率的反弹往往会领先经济增长率约6个月。因此,3月份社会福利增长的持续恢复往往表明下半年经济将趋于稳定。就连许多分析师都认为,3月份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整体融资扩张明显,经济拐点可能提前到来,这也将对下一步政策走向和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信贷政策的效应已经显现,整体融资扩张明显,融资条件的改善也初步显现。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社会金融数据已经回升,全面宽松政策的必要性已经下降。然而,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且成本高昂,结构性宽松仍可能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主题。
《华尔街日报》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从社会融资类股的增长率来看,社会融资类股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其准确的带动作用,2019年经济稳定反弹是不可避免的。讨论经济在2019年是否会继续下滑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讨论经济复苏的时间和强度。2019年1-2月已经是经济舞台的底部,经济的转折点可能会提前到来。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甚至更乐观地认为,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信贷扩张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然而,降息的可能性正在下降,RRR降息次数的预期从3-4次降至1-2次。就市场而言,我们相信牛和牛是可以预期的!
第四个方面: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紧迫性下降。预计4月份的RRR减产将会降温
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的表现均超出预期。然而,目前市场的分歧在于,数据恢复是昙花一现,还是经济企稳的“号角”。毕竟,判断宏观经济数据复苏的可持续性是观察下一步政策方向的重要依据。
然而,随着第一季度经济和金融数据的发布,这些数据表现良好,这也降低了市场对4月份RRR降息的预期。在此之前,由于财政存款集中支付和下周大规模mlf到期的限制,资本正面临一个大的考验,市场叫嚣着下周RRR减持。然而,从央行最近连续17个工作日暂停反向回购,以及信贷和社会融资方面的意外数据来看,RRR方面4月份减持的可能性已大幅下降。
“3月份货币市场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当局对流动资金的态度。在3月份的纳税期间,央行只是适度投资,并没有完全对冲纳税的影响,这使得纳税期间的流动性趋紧。这意味着央行在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在社会融合的增长率稳定之后,风险预防在政策平衡中的比重可能会增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说。
除上述原因外,鲁政委认为,央行不会在4月份降低RRR。一方面,尽管4月是纳税的重要月份,但纳税对流动性的影响往往是暂时的。资金利率在纳税期限前后可能会上升,但当下半年财政支出增加时,流动性将再次松动。然而,RRR降息释放的资金是长期资金,将对银行间水位产生持久影响。另一方面,2019年初,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稳定迹象,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条件有所改善,RRR减负的紧迫性有所下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也认为,中国央行目前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一方面,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在第一季度末越过短期峰值后,在4月初再次下降,民间借贷利率保持稳定,表明市场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和足够的理想水平。因此,RRR减排政策有所扩大,但政策的紧迫性有所下降。由于上述环境,预计央行将缓慢而谨慎地推进,更加冷静地平衡短期“稳定增长”和长期“推进改革”。
最后,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尽管由于传统的纳税月份和mlf到期,基础货币在4月份面临缺口,但考虑到第一季度经济和金融数据的表现超出预期,以及RRR降息信号太强,央行可能不会选择降低RRR,而是通过继续mlf和tmlf操作将流动性投入对冲。
第二,无论从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还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第二季度空确实出现了下降。如果央行不选择在4月份减持RRR,那么观察央行是否会减持RRR的下一个时间窗口将集中在6月份。
因此,在如此引人注目的信贷融资数据公布后,股市将呈现什么样的趋势?下周一见。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3月金融数据火爆!机构喊出“股牛房牛可期”来看4大要点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