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9字,读完约8分钟
5月17日(星期五)晚上,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外部不确定因素很多。中国长期和短期发展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内外因素都在增加。国内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势头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步要保持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实施反周期调整,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注意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三角循环,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央行定期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被视为窥探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一季度的报告相比,本报告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前景有了新的表述,尤其是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一方面,《报告》强调货币政策将适时适度实施反周期调整,重新审视“做好货币供给”,增加了“增强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准确把握监管程度,加强预期导向,稳定市场预期”的表述。
相比之下,去年第四季度是“加强反周期调整”。许多分析师指出,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开局良好,好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趋于平缓,未来的反周期调整将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加强。
另一方面,报告对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有许多新的表述。报告称,我们将深化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努力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引导大型商业银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转变金融服务理念,促进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发展,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聚焦小微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总的来说,报告中的以下变化值得注意:
1.报告称,近年来,m2增速接近名义gdp增速,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是在没有洪水灌溉的情况下实现的,结果很难得到。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适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
2.mpa评估再次调整。报告显示,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小微企业贷款的评估口径进行了调整,与普惠金融的RRR减债目标口径保持一致。调整信贷节奏相关分项,督促金融机构把握政策“度”,避免信贷供给大起大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鼓励和引导。适当增加银行间负债比例评估的灵活性,促进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3.利率合并经常被报道。报告提出,当前重点是推进贷款利率“双轨一轨”,进一步培育市场化贷款定价机制。文章还认为,目前的贷款基准利率(lpr)报价机制“已逐渐提高了其市场认可度和可信度,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强调在推进利率整固的过程中,银行负债方的成本应基本稳定。
4.人们认为价格趋势是不确定的。根据《报告》,总体而言,未来价格水平将受到供需双方的影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持续监控未来的变化。
5.对于贸易摩擦风险的预测,《报告》认为,贸易摩擦和政策不确定性仍然是重大风险,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未来,贸易摩擦和政策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推高通胀,损害家庭和企业的信心,引发金融市场波动。
6.人们认为,目前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相似(即经济增长在不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可持续增长率)。根据《报告》的初步估计,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最近十年有所下降。目前,实际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产出缺口接近零,实体经济供求基本平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水平总体稳定。从未来看,通过技术进步、体制机制改革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有助于将潜在经济增长率扩大0/。
没有“洪水灌溉”来实现稳定的经济运行,结果是很难得到的
该报告中有一个专栏专门讨论货币增长的适应性。根据《报告》,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是否适当,主要取决于货币条件是否符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要求,即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应与gdp的名义增长率相匹配。
《报告》指出,过去m2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这主要与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更加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有关:
首先,中国相对较高的储蓄水平和间接融资结构使得中国的货币需求大于其他经济体。
第二,住房货币化和金融深化也显著增加了全社会的货币需求。房地产基本上不会在交易中创造gdp,但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金融深化也将使金融资产的积累速度快于非金融资产。宏观上,m2增长率高于名义gdp增长率。
第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主要由出口和投资驱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经济增长更加依赖投资等国内需求。各种需求的叠加导致了相对较高的货币增长率。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m2保持了一位数的增长。货币政策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化的基本方向,提高股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资金周转效率,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发挥股票货币的作用,积累了兼顾总量适度、结构优化和风险防范的监管经验。
“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是在没有洪水的情况下实现的,结果来之不易。”报道说。
展望下一步货币政策,与去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相比,报告补充说,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宏观调控应根据时代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资金应供给总闸门,不应进行“洪水灌溉”,同时流动性应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名义增长率相匹配。
最近发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一些关键指标下降,这也增加了市场对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担忧。因此,许多分析师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调整将会加剧。瑞银(UBS)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涛表示,鉴于4月份经济数据疲软以及近期贸易战升级,我们认为宏观政策基调可能会再次变得更加宽松。预计未来将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央行将增加流动性(包括今年再增加100个基点)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调;支持消费的计划措施可能会加快;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基础设施投资过重;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设置可能相对温和。
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利率整固谈了很多之后,该报告专门设立了一个专栏来阐述利率整固。分析指出,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仍是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利率一体化有望加快登陆步伐。
《报告》认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稳定,贷款实际利率受风险溢价影响较大。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前的重点是推进贷款利率“双轨一轨”,这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促使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降低风险溢价,进一步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
至于“双轨一轨”的具体路径,报告提到,现有的贷款基准利率(lpr)报价机制“已逐渐提高了市场认可度和可信度,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李超表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压力。因此,利率一体化将会加快,预计央行将取消基准贷款利率,代之以lpr(贷款最优惠利率),然后一次性下调政策利率10-15个基点,引导lpr下调,从而降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认为,要在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突破“宽币种、严信用”的障碍,解决市场利率偏低、贷款利率跟不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解决银行体系和银行体系外的利率传导机制。
《报告》还指出,在下一阶段,央行将稳步推进“双轨一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良好作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成本基本稳定,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央行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这样判断物价和贸易摩擦趋势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