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39字,读完约12分钟
有一年,台湾学者陈鹏仁教授去北京,特意来近代史研究所看我 陈教授是台湾有名的民国史专家,擅长民国时期的中日关系,著作排着长队,总有数十种、百种吧 他长期担任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主任 据说这个称号可以列席国民党。 我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民国史和国民党党史。 这是因为认识陈教授,不仅是老同行,也是老朋友 陈教授这次来看我,有两个同行 一个是沈诚,一个是王先生 陈教授给我带来好消息,说创办报纸,在台北,在香港出版,发行到大陆。 沈诚先生,我是香港方面的负责人 小王是出资人 这当然是两岸关系缓和、改善的好消息 我问:“‘上’同意吗? ”。 a :“我同意 “在大陆制作这样的报纸,上面的“同意”是最重要的 这个难关通过了,其他自然容易做 我注意到这是件好事,大好事,这份报纸的销路会变好。 接着举行座谈会,好像委托了一些学者进行座谈,大家都赞成 具体的情节、过程,记不清楚了 陈教授们三个人当时住在钓鱼台上,他们答应我晚上去酒店谈谈 那时我约好了去,又谈了一夜,又一起吃饭了。 沈诚寄给我他的着作《两岸密使秘语录》。 这是一本简单的书,还有《细节书》,说纸面更大。 他认识蒋经国,被派遣为“两岸密使”,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几乎促进了两岸统一 蒋经国的老部下、民革中央荣誉副主席贾亦斌也认识沈先生,沈先生来大陆时,亦斌也参加过接待 他也跟我说了沈诚先生的事。 沈诚其人沈诚( 1921-2006 ),字明,浙江湖州人,黄埔军校第17届学生 毕业后就职于陕西胡宗南部队,投身蒋经国青年军。 在重庆参加青年军总监部举办的“干部培训班”接受训练,历任青年军要职,与蒋经国关系越来越密切 1945年9月,他和陆军总部先遣队一起回到南京,驻扎在苏州 1946年,国防部设立了预备干部训练局,中校服从参谋,无差别调整上海,和蒋经国一起“打虎”。 1949年3月,被命令组织“青年反共救国军”江南纵队 1950年泰国北部的金三角被派遣 1953年调整香港,在南方司令部进行情报事业,直属蒋经国领导的“总统府”资料室 被蒋经国任命担任雷震项目小组,收集了“雷震通用”的资料,但由于没有成绩,“项目小组”被取消,沈诚受到了行政处分 之后,解甲返商,在香港开设酒类企业 沈诚于1981年8月应邀前往大陆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成为香港五位受邀者之一 行前,沈诚去台北,向蒋经国请示,蒋要沈诚做好“准备”,北行后,靠溪口眺望。 同年9月30日,叶剑英提出《叶九条》,主张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10月3日,叶剑英特约沈诚在人民大会堂讲话,希望沈诚代向蒋经国留言。 “不要在兄弟之间说话,过去的恩怨已经清算了。 》1981年10月12日,叶剑英派遣沈诚到溪口访问 在谷川,沈诚进行了一天“旋风”般的朝圣 1982年10月6日会见了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 1986年8月,沈诚和次子一起去北京解决生意,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局办公室主任杨苏德 之后,沈诚写了约数千字的《国家为提案备忘录》,共6条:第一条两岸,分析两党对现在“国家”观点的异同。 第二条分析双方对意识形态的差距和相互执着 第三条分析双方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的差异 第四条阐述在“国家至上,民族第一”的大目标下,为和平共处国家统一而共同奋斗的方法 第五条国家一定要统一,手段必须和平 第六条谈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的实施 沈诚将这份建议书分发给两岸领导人:北京邓小平、台北蒋经国 蒋经国收到这封信后,极端秘密地进行沈诚面谈,要求证明这份备忘录是否送到北京,北京有什么反应? 北京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邀请沈诚来北京 1987年6月中旬,沈诚再次进入北京 第二天,沈诚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见了军事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杨尚昆 杨先生说:“我看了你的《国家建议备忘录》。 我们中央领导都认为很沉着具体。 ”另外,“大家都是同胞兄弟,国共两党从历史上看,合为双利,国家繁荣。 双方战败,国家衰退 国家继承蒋老的民族大义,坚定一个中国政策,我们非常钦佩,希望国共能得到第三次合作,共同创造光明的前途。 》6月23日,贾亦斌在民革中央会见沈诚 1987年10月中旬,沈诚再次进京 有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再次被杨尚昆接见 杨先生说:“恩怨应该几十年就结束了。 他称赞说“沈诚的见解很好”,说“希望避开党派的观点,纯粹以国家、民族为主体,共同奋斗下去”。 1987年3月14日下午,沈诚在杨斯德、杨郑民陪同下,第三次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见杨尚昆 杨先生,我们党中央非常重视你提出的建议,同时领导们也决定了一些具体步骤,请讲话 其次,杨是谈判的基本大体:第一,双方谈判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的 第二,谈判的主题是先谈合作,然后谈统一 那天晚上,沈诚与台北取得联系向蒋经国报告,两天后,台北同意以“两党对等,中央层面”为谈判模式。 3月27日上午,沈诚为杨尚昆派人送来的《蒋经国函》:经国先生大鉴:近闻先生身体健康,令人高兴! 沈君多次来访,道及先生是国家统一的构想,我等印象很深 祖国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我们中华民族的崇高愿望,还有历史赋予国共两党的神圣使命 对此,我们党主张通过两党平等谈判来实现它 现在沈君知道老师有很高的前景,我们深表赞赏! 想快点实现,让统一大业在你和我这一代手里完成 为了早日实现双方领导人的直接谈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向贵党派遣责任代表进行了初步协商,邀请他们早日作出决定。 书不尽如人意,临颖神驰,等待好声音 小平、紫阳、颖超指示老妇人、阁下,然后向纬国将军打招呼 ; 即赞时祺阳昆1987年3月245日沈诚说,这封信装在暗黄色牛皮纸的大公文袋里,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的机关名称,内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的四张白色信纸,用毛笔写书, 3月28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为沈诚举行宴会 出席的有杨斯德、杨郑民 据说原来的座位留在赵紫阳,但因为事情没来。 沈诚说:“很遗憾经国先生仅限于现实环境,不能自己来。 “如果他健康不允许来的话,我也可以去台北。 如果他欢迎的话。 “(蒋介石和蒋经国)蒋经国临终的3月29日,沈诚从北京飞回香港。 30日清晨到达台北,直达“七海别墅” 向官邸的侍从呼吁“召唤大先生” 蒋经国刚做了白内障手术,左眼还蒙着纱布 沈诚把密函交给了蒋经国 4月4日,蒋经国诚恳通知慈湖,沈诚说,宋美龄明天“谆灵”到慈湖,沈一起报告宋。 5月5日,蒋经国再次沈诚讲话 在这次对话中,沈“深深地被感动了” 1987年6月,沈诚再次来到北京,向杨尚昆提出了“台湾细胞旅行探视问题”,杨尚昆立即拍胸保证。 六月底,沈诚回到台北,向蒋经国报告了此事 10月15日,“行政院”内政部部长吴伯雄宣布,台湾地区的人可以以三等亲名义去大陆。 不久,“老兵返乡”将召开 在1987年9月中,沈诚再次去台北探望蒋经国的病情。 到目前为止,蒋经国因糖尿病足部疲劳,在荣民医院切除了两只左脚脚趾。 他说:“你来得正是时候,我正在研究解决他们的来信问题。 信已经给老妇人看了,她说仔细研究后再决定 我也想问问你 他们(中国共产党)的诚意,我有同感,但这样的大事,多少要考虑周全 你的看法怎么样? ”沈诚回答。 “首先礼还在往来,我可以给他回信吗? 然后制定具体的计划 ( 9月17日,沈诚被命令再次会见蒋经国,考虑选出代表前往大陆。 蒋:“我准备好第一波(代表)去北平的时间,定在明年2月末到4月初的时期。 因为我明年3月召开本党十三大的时候,可能也会在党内秘密通过 党对党,没有必要经由政府的立法部门 但是,没有党组织,我不能把个人代表分配给北平。 》11月7日,蒋经国再次召唤沈诚,称“下一波正式去北平的人将在下月初的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决定”。 “蒋诚恳地要求在台北呆几天,过了元旦再回去。 这一天,沈诚说,蒋经国“精神不好”“浮肿”,声音很低,记载着“口齿也有点不灵活”。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 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接替了“总统” 1月18日,沈诚被台湾当局“法务部调查局”传唤 21日,被移送台湾高等法院检察处拘留,再审。 指控的罪名是“1 .非法进出匪徒区域,与匪徒勾结,企图非法变更宪法”。 2 .“来台是匪徒的统战,瞄准政府” 其具体事宜的证明有杨郑民《国家提交备忘录》,被邓小平、杨尚昆接见,为送达杨尚昆引起我政府第一长的“密书”等。 到1989年12月14日为止,台湾最高法院终审判决无罪 嘉亦斌的悲伤和沈诚没有说的秘密是蒋经国的死,嘉亦斌突然感到。 他写了一首诗《抽泣》,诗云:偶然相遇很深,突然讣告的眼泪划着衣领 报国从军,时不时想起人民的建设心 开亲戚成名,严防台湾独立最伤心的上帝 我知道哥哥去这里很遗憾,还没有雄辩 嘉亦斌认识我,知道我在研究中国国民党史,他和我专门谈过 他说“蒋经国将来会成为历史上肯定的人物”。 (沈诚来大陆谈判时,小平提出台湾回归、国家统一的方案,通过沈诚回到台湾。 蒋经国表示同意,同时说:“我是为了向国家、民族解释。 “嘉亦斌认为如果蒋经国不死,两岸统一就不是大问题。 因此,蒋经国的死很奇怪,因为我怀疑有人下毒。 沈诚和贾亦斌是同年蒋经国的部下 沈诚到达大陆时,向甲方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大陆和谈是否有诚意”。 第二,“贾先生能在国共两党之间做信息表达工作吗? ”? 对于第一个问题,甲方的回答是“确实有诚意”。 在第二个问题上,贾回答说:“国家统一是海峡两岸12亿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自己有26年国民党的党龄,来共产党那边也快40年了。 两边都有朋友,需要谈谈信用。 除此之外,我绝对不会说谎 “请他沈诚地告诉蒋经国。 他想表达信息。 随后,嘉亦斌向有关领导人报告 因此,他知道谈判的情况 比如杨尚昆《蒋经国函》的复印件,连话都知道,贾亦斌。 前几天,他在接受国务院台务情报局有关负责人李立访问时,特别叙述了这些情况。 李立说,“贾亦斌向上级报告了这些情况,中央领导同志带着给蒋经国的信,在信中说‘希望统一大业能得到我这一代’。 “这里所说的“中央领导同志”是指杨尚昆 引号中的一句话是杨尚昆《蒋经国函》中的原话 杨郑民证明沈诚的回忆有“水分”,第一条真实的沈诚回忆最初在香港《华侨日报》上连载,于1994年12月结束。 篇幅庞大,记述详细,大致是沈诚对我说的“详细书” 当时沈诚是保密的,所以有些话不说,不说清楚,记忆上有几个虚假。 因此,那个说明不可靠,有人指责他是“骗子”。 《华侨日报》连载甫完成,台北《新情报》发行者周天瑞、郭宏治因职业敏感,立即赶到大陆,逐一访问沈诚在大陆时的交际者,当时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秘书长,从头到尾参加接待和谈判的杨郑民 杨郑民在接受采访时,还有些情节保密或故意隐瞒的话,但“(沈诚)他自己说和蒋都有联系,我们也不清楚”。 他来了好几次,姑且请他带信去,不过是信的事 (沈诚强调与蒋经国的关系,主张统一,在反对台独方面非常明确。 因此,他安排见一点有关人员,然后给蒋经国寄信,但没有更多的事。 没想到他被捕了。 “杨郑民的回答有力地说明沈诚的回忆是第一条可靠的。 1995年8月,沈诚在台湾商周文化企业出版了原《华侨日报》中记载的《两岸密使秘语录》 这本书全文是《杨尚昆致蒋经国函》四纸的复印件,至今仍在海外发行 《寻找真正的蒋介石4 :蒋介石在台湾》杨天石著东方出版社.8 。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杨天石:蒋经国执政时,两岸差点统一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