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6字,读完约7分钟
2006年6月19日,北京、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式并做了学术报告。 图/视觉中国
最令人钦佩的是,他身体残疾的程度非同寻常,但思想太空,以光速飞行,比谁都走得远。 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身体结实,但思想却一辈子坐在轮椅上。 ——作家刘慈欣
英国着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于14日凌晨在英国剑桥家中去世,享年76岁。
根据《卫报》报道,霍金家当天早上说:“我们亲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 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人,他的工作和遗产将持续多年。 他的勇气和重复,以及他的才能和幽默鼓舞了全世界的人。 他曾经说过,如果这个宇宙不是你爱的人的家,那就不是宇宙。 我们永远怀念他。 ”
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和剑桥大学,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 去世前,霍金担任剑桥大学理论宇宙学中心的研究主任。
霍金在21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该病为罕见的早发性、慢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als病”。 当时医生说他的寿命只有两年。 但是医生的预测并不准确,霍金生活了几十年。 他结了两次婚,养育了三个孩子。
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霍金的身体逐渐瘫痪。 去世前全身瘫痪,无法发声,不得不通过语音合成器和别人通话。
霍金一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最重要的是与罗杰·彭罗斯合作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框架内彭罗斯·霍金定理和黑洞辐射的理论预测(也称为霍金蒸发理论)。 霍金是皇家艺术学会荣誉院士、罗马教皇学院终身会员,也是美国总统最高文职奖章自由总统奖章的获得者。
霍金在1985年、2002年、2006年分别访问过中国三次。 年4月12日,霍金开通微博,向中国网民问好。 仅一天时间,微博粉丝就突破了200万人,到昨天为止粉丝数达到了480万人以上。
达成
“这是继爱因斯坦之后社会影响最大的科学家”
中山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认为,奇点定理、霍金蒸发理论(也称为黑洞蒸发)和宇宙量子起源的研究是一生的三大学术贡献,《时间简史》等科学论文更是启发了公众对宇宙的兴趣
我发现“黑洞不黑”。
“霍金的首要学术贡献是他还在读博士期间与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一起解释的奇点定理”李先生认为,作为奇点定理,宇宙必定起源于奇点,在这一点上,空之间和时间消失,物质密度无限大, 说明了包括一般用于研究宇宙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内的万有引力理论也在奇点附近失效。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致力于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结合,但并未完全成功,奇点定理侧重于研究两者的融合。
李先生认为,霍金对物理学做出第二大贡献,是20世纪70年代初独立发现黑洞具有放射性,黑洞不黑。 “一般认为黑洞完全呈黑色,不发光,但霍金将量子力学应用于黑洞附近时,黑洞不会呈黑色,而是放射出包含光在内的所有基本粒子,然后,这种现象称为霍金蒸发或黑洞蒸发 ”
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观测到这种辐射,也就是霍金蒸发理论还没有得到证实。 李先生说,原因是黑洞的质量一般较大,至少是太阳的数倍,霍金的研究表明,黑洞的质量越大,辐射速度越小,温度越低。 例如太阳质量数倍的黑洞,温度只有几千万分之一度(绝对温度),远远低于无处不在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 只有在黑洞的温度高于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时才有可能被观测到。 “但是,物理学界仍然普遍接受这一理论。 并且这个发现也让物理学家重视了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融合。 ”。
李先生表示,霍金关于宇宙量子起源的研究目前在物理学界尚未得到普遍认可,但影响仍然很大,因此被认为是霍金的第三大学术贡献。 “宇宙不需要设定原始的状态,宇宙可以自我接触,通过量子涨落飞出,这个理论被称为无界理论。 ”。
李先生认为霍金的一生对物理学研究有三大贡献,其中奇点定理和霍金蒸发理论已被世界物理学家普遍接受,但关于宇宙量子起源的研究目前在物理学界尚未被认可。
对社会意义的贡献在增加
李先生认为,除了学术成果外,霍金对人类的贡献越来越多,具有社会意义。 1988年,霍金的科学论文《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黑洞的研究中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 这本书被翻译成40多种复制品,出版了1000多万册,但是书的复制品极其困难,在西方被称为“看不懂的畅销书”。
“书的复制品虽然不通俗易懂,但引起了许多人对科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天文学的兴趣和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李先生说,霍金后期的学术成果很少,一年只发表一两篇学术论文,对物理学界的影响比以前小得多,但社会影响却贡献很大,“也许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公共社会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概要
三次访问中国掀起了“霍金热”
1985年,43岁的霍金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首次来到中国。 在这次中国之行中,霍金发表了两次演讲。 一次是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是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在前进”。 中山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说,自己曾多次在学术场合见到霍金,其中包括霍金第一次来,“他坐着轮椅,在助手的帮助下站上了艰难的舞台”。
黑洞蒸发理论给了科幻很多启示
2002年8月,霍金受著名数学家丘桐邀请再次访问中国。 在杭州举行的弦理论国际会议上,霍金发表了题为“膜的新世界”的演讲。 据报道,演讲持续到当天下午1点,3000多人的会场直到演讲结束都座无虚席。 演讲结束后,会议室响起了长达5分钟的掌声。
时隔4年,霍金于2006年6月访问中国,前往北京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讲述了“宇宙传说”。 霍金当时说:“虽然我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我的想法可以自由地回到时间的开始,进入宇宙的黑洞。 人类的精神没有任何限制。”
霍金每次访问中国都掀起了不小的“霍金热”。 中国着名科幻小说家、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是霍金的“粉丝”。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创作深受霍金的影响,霍金在宇宙学上深入研究,普通人不太容易真正理解。 他关于黑洞蒸发等的研究成果,给科幻创作带来了很多启示。
数十万微博网民自发地留言缅怀
霍金在中国的粉丝不仅仅是刘慈欣。 年4月,霍金开设了本微博,至今已有480多万粉丝。 昨天,数十万微博网民自愿在他的微博网页上留言。
霍金的微博固定在去年11月24日。 在生前最后一条微博上回答王俊凯的提问时,他说:“他的提问展现了中国千年一代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和好奇心。 我希望在追求科学和其他创造性的时候,这种好奇心和自信会持续下去。 ”。 (记者或思齐许雯戴轩)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