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银川4月18日电14日:彩川村“红色手印”
新华社记者邹心远与马丽娟
如果不是因为11年前的“冒险”,杨宗仁就不会活到今天。
2009年初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刚刚遭受严重干旱,小麦没有长到膝盖那么高。固原市原州区翟克乡菜川村14名村民在贷款合同上按下了红色手印,杨宗仁是其中之一。
贷款总额为17万元,担保人为村主任马金国。这个30岁的男孩刚刚成为一名村长,并承诺给整个村庄带来财富。但是我们必须听他的。当我们不在田里种粮而是种草时,我们借钱养牛,村子摇摇头。
什么是蔡川村?宁夏南部深谷的“烂包”村,土路破窑,干旱持续了十年。世世代代,这片土地充满了食物。为了种草,这个人吃什么?此外,蔡川村一年到头都在抱怨麻烦,乡镇害怕来。谁听你的?
当时,杨宗仁过着“借贷”的生活。20岁时,他每天在水泥厂努力工作,却无法养活一家人。他到处借钱,还欠了一笔债。“真的没有办法,横向和纵向都很差,年轻人都在赌博。”更重要的是,他知道马金国是可靠的。
马金国在固原市从事蔬菜批发,生意兴隆。在彩川村两个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中,这位老党员跑到他的蔬菜摊前抱怨说:“我不能选择!选择有意见的人!快来吧!”马金国不想。他在村子里放羊10年,口袋里揣着37元钱跑下山。他怎么能回去?
最终,他被迫赢得了选举。马金国做事果断。如果你选择,就去做。"我是个商人,只不过是和全村的人一起赚钱而已。"蔡川有养牛的传统。没有水是不可能种植食物的,但是它可以以草料为生,但是它必须被组织和缩放。
2008年,马金国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和汽车,回到村里成立了30多万元的金陵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了邮政储蓄银行,由合作社担保,以“大户保小户、富户保贫户、村干部和养殖专家保三户”的形式借钱养牛。
杨宗仁最初借了10000元买了两头奶牛,成为村里第一个在田里种植地膜青贮玉米的人。第二年,他卖了一头牛,赚了3000多元。开始的时候,有些人靠养牛借钱,赚了一万多元,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的菜川村,这可是一大笔钱。村民们看着眼热,马金国的想法是对的!
短短五年,合作社成员增加到282个,累计贷款9000多万元,零逾期零负债。2014年,蔡川村被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评为“信用村”。
2016年,蔡川全村脱贫,宁夏推广了“产业引领+人才带动+财政扶持”的“蔡川模式”。国家财政扶贫政策实施后,办卡贫困家庭享受贷款贴息。蔡川村的农业规模越来越大,种植了1万亩青贮玉米和其他牧草。牛存栏数从2008年的170头增加到现在的3200多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马金国后来连任五届村党委书记,并成为翟克乡的副乡长,这导致了更多贫困村的发展。第一批按红手印的14个人成为了彩川村的致富带头人,他们成立了养牛、养蜂、种植红莓和杏子等合作社。
"只要你愿意吃苦,生活总会有回报的."杨宗仁已经通过养牛还清了债务,盖了一栋白墙红瓦的新房子,成立了自己的养殖合作社,吸收了14户办了卡的家庭。
在他的院子里,新房子旁边,有两个废弃的土窑,墙上挂着2014年的日历。那一年,他们搬出了山洞,贫穷的日子永远留在过期的日历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蔡川村的14个“红手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3280.html